面对酷暑高温,难道只要空调开大、冷饮管够就可以健康度夏了吗?有些防暑降温的方法虽然能让人享受暂时的清凉和惬意,却会让健康受损。因此,大家应做好相关知识储备,远离防暑降温误区。
◎误区一
白天在户外才会中暑
中暑跟人体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相关,并不是只有在太阳下暴晒才会中暑。即便是在室内,若高温高湿、密闭无风,同样容易中暑。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孕产妇、体型肥胖者等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正确措施
一般情况下,夏季家中湿度以30%~50%为宜,在湿度、气流都正常的情况下,居室适宜温度应在21~32℃之间。可通过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室内温度,或在气温较凉爽的早晨和傍晚,以开窗通风的方式进行降温。
◎误区二
消暑主要靠空调
天热时,很多人都离不开空调。事实上,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生活,人体的温度调节能力、免疫力都会降低,一旦置于高温环境中,反而更容易中暑。
正确措施
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度差不高于10℃为宜。在进入室内前10分钟开启空调,出门前10分钟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同时,尽量避免空调冷风直吹,必要时可安装挡风板。
◎误区三
喝冷饮更消暑
喝冷饮只会产生片刻的凉爽感及短暂的心理安慰,并非真正消暑。同时,过度依赖冷饮,不仅会使身体降温机制受到干扰,还会导致机体自身散热能力下降,并对肠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腹痛、腹泻等。
正确措施
饮用温开水可促进人体排汗,将体内热量带出,达到消暑降温的目的。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此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从而感到倦怠疲乏,含钾的温茶水也是消暑降温的理想选择。
◎误区四
大量喝水更解渴
突然大量喝水会反射性加大出汗量,增加钠、钾等电解质损失,让人产生越喝越渴的感觉。此外,喝水太猛也可能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引发头痛、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情况。
正确措施
建议采用匀速、小量、间断的饮水方式,小口喝、缓慢咽。每次喝水100~150毫升为宜。如果觉得不够解渴,过3~5分钟后可再喝一点。体力劳动或爬山、跑步、游泳等运动后,即使口渴难耐,最好先坐下休息一会儿再喝,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
◎误区五
冷水澡的降温效果更好
冷水澡会给身体制造一种“环境变冷了”的假象,让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因此冷水澡并不比温水澡更降温。此外,天气炎热,人体易流汗,此时的皮肤毛细血管属于扩张状态,若突然洗冷水澡,会刺激血管收缩引起不适,如出汗不畅、心悸、头痛等情况。
正确措施
洗澡的水温控制在38~40℃比较适宜。若确实需要用冷水降温,建议从四肢开始,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
◎误区六
穿化纤面料衣服更凉快
夏日炎炎,人体出汗频繁。然而,看似轻薄的化纤面料衣服,由于吸水性、透气性不好,皮肤很难通过汗液蒸发进行散热,因此穿此类面料的衣服并不会使人感到更凉爽。
正确措施
为了便于汗液蒸发,夏季应穿吸水性、透气性好的衣服,如棉麻、丝等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同时,考虑到对流散热,穿宽松一些的衣服会更凉爽,如领子、袖口裤腿等开口部分,不宜过紧,确保通风散热。(陈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