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至来年4月是成都简阳市石钟镇火烧庙村赤松茸的播种采摘季节。眼下,又到了新一季的赤松茸采收期,火烧庙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里,一个个圆润可爱的“小胖墩”从基料中陆续冒出头来,村民们手提篮筐穿梭其中,细心地采收、分拣……
作为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的对口帮扶项目之一,火烧庙村发展赤松茸种植已有三年时间。这些年来,成都市科学技术局通过派驻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引进赤松茸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了当地赤松茸丰产增收、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赤松茸种植实现科学化
“这边需要再加一层遮阳网,减少地里的水分蒸发。”“你这种浇水方式很标准,我拍了视频,之后打算放在培训课件里……”近日,在火烧庙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里,成都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曾先富蹲在田垄间,查看赤松茸的长势,并向村民讲授种植的经验和重要的时间节点。
据曾先富介绍,与其他地区的赤松茸相比,火烧庙村种植的赤松茸有着独特的生长“秘诀”。
“首先在于菌种。”曾先富拿起一株刚采摘下来的赤松茸介绍道,“火烧庙村种植的赤松茸是由专业的育种平台选育出来的优势品种,它的性状稳定,产量较以前的菌种也有所提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在于优质的种植基料。将废弃的秸秆、玉米芯等进行回收粉碎,混入营养丰富、配比合理的培养料,再通过标准化发酵,形成的基料便用于种植赤松茸。“用这种基料培育赤松茸,如果温度合适,从播种到出菇,只需要40天时间。”曾先富说道。
此外,科技特派员还会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种植户,对每一个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把关。如2024年的夏季,成都经历了严重的高温和干旱天气,导致火烧庙村的赤松茸种植时间较上年晚了20余天,这让火烧庙村集体经济种植的曾大姐非常着急。
“曾老师,你看菌丝起来了,但是菇就是还不怎么出来,是不是棚子温度原因?”一见到曾先富,曾大姐就着急地反映赤松茸情况。曾先富没有丝毫耽搁,立刻俯身查看菌丝情况,边看边笑着回应:“曾大姐,你现在判断得很准!”他耐心解释道,“菌丝目前长得很好,主要是受夏天持续高温的影响,赤松茸种植时间推迟,所以出菌也跟着晚了。别担心,接下来只要精准控制大棚温度,坚持按时浇水,肯定还能像上年一样大丰收,到时候菌菇多得让你捡都捡不过来!”
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深入实施,在火烧庙村,像曾先富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赤松茸,及时为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每亩利润近万元
已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经过三年的发展,火烧庙村赤松茸种植已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据统计,每亩赤松茸的利润近万元。这一数据无疑为当地村民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动力。加上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和村“两委”对种植赤松茸经济效益的有效宣传,目前,赤松茸种植在火烧庙村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据火烧庙村党支部书记熊富德介绍,除了集体经济之外,去年还有30多户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以团队的形式种植赤松茸。
简阳市蔬菜协会会长钟少荣也透露,新的一年,他和火烧庙村的合伙生意还会扩大,打算把山上一些闲置的地也利用起来进行种植,预计能有200多亩。钟少荣是火烧庙村的产业合伙人,从2018年开始就负责火烧庙村集体农作物的销售,“赤松茸在重庆、贵阳很受欢迎,昨天就有重庆的客人过来订赤松茸,他的需求量很大,火烧庙村的赤松茸不愁卖!”钟少荣说。
示范带动取得良好成效,本季赤松茸科学种植功不可没。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派驻火烧庙村的王进说:“以往我们种植赤松茸是采用林下套种的方式,本季采用大棚种植方式,这样可以适当减少极端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能节省大量人工成本。”
本地秸秆“变废为宝”也是本季种植的亮点之一。火烧庙村推出了村民用秸秆换取赤松茸发酵料的模式,通过集中回收村民家里的玉米秸秆、谷壳等农业废弃物,将其做成发酵料后再分发给村民作为种植的基料。“以往菌种和基料的成本在每亩8000元左右,本季降低到了每亩5000元,既有效减少了种植成本,还可以避免因秸秆焚烧而引发的风险和污染,做到了绿色环保。”王进说道。
事实上,除了赤松茸之外,藤椒、羊肚菌等也是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对火烧庙村的重点帮扶产业项目。“这些种植项目能够帮助村里一些无法外出务工的人员解决收入来源。到目前为止,三个种植项目的总收益达到约250万元。”熊富德谈道,“来年,我们将提前收集了解村民的种植意向,考虑在这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获得收益。”(黄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