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4 期 / 第4版:特别报道
在科技与人文中触摸祖国脉动
2025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研学活动(四川)圆满结束


学生参观“资阳造”出口哈萨克斯坦机车并留影。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主管设计师、全国劳动模范朱兵(左三)与港澳台学子交流。

雁江区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刘浩波教学生吹唢呐。

川剧表演艺术家李平(左二)为学生介绍川剧。

学生在刘浩波的指导下学习川剧。

讲解员为学生介绍安岳石窟。

学生在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参观。

在安岳宝森柠檬综合体展示区,讲解员为学生介绍安岳柠檬产业。

学生品尝柠檬饮品。

了解安岳柠檬系列产品。

学生在雁江区晏家坝村了解乡村振兴实践成果。

晏家坝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发展历程。

参观资阳市博物馆。

学生体验全国首列齿轨列车“雪山旅列”号(都江堰-四姑娘山线)并留影。

2025年盛夏,一群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青年学子跨越山海、齐聚四川,参加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四川省科协与教育厅联合组织的2025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研学(四川)活动。

这项旨在深化港澳台青年对内地(大陆)认知的品牌项目,今年呈现出不一样的深度与广度,为参与者带来了一场融汇科技探索与人文体验的沉浸式学习之旅。

创新实践

从课堂走向社会一线

本次暑期实习活动覆盖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5所高校的港澳台学生,实习领域涵盖文化出版、工程建设、智能制造等多个行业。

在《课堂内外》编辑部,来自中国香港的四川大学学生王家淇和许鸿斌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创新实践。王家淇创作的《指尖上的科学:中国传统工艺里的智慧》图书策划,巧妙地将非遗与科学启蒙相结合,通过剪纸窗花、皮影戏、古法扎染等10项传统工艺的互动体验,让儿童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数理化知识。敢于打破学科壁垒,将文化传承与科学启蒙作为教育的课外延伸,让人眼前一亮。指导老师颜菁菁如此评价。许鸿斌则设计了《星孩创想营》选题,以多格漫画形式展示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内容,并通过创意留白激发小读者的参与热情。这种创新思维不仅展现了港澳台青年的创造力,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垒知(成都)科技研究院,来自中国香港的四川大学微电子专业学生吕穗婷经历了从什么都不会到能够协助指导老师参与算法优化的成长过程。通过参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实时识别数据工作,她深刻体会到内地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和厚重潜质。这段经历教会我,香港青年的未来不仅要背靠祖国,更要融入这片热土的创新浪潮中去。吕穗婷说。

研学体验

感受天府科技与人文魅力

827日至28日,本次活动迎来高潮——为期两天的资阳研学之行。港澳台学子深入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亲眼目睹国内首列齿轨列车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国香港的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蔡真锐感叹:齿轨列车最高攀爬坡度达480‰,实现了十倍以上的提升,它爬坡能力和适应复杂环境能力远超想象。国内首列齿轨列车的诞生,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体现出国家的创新实力与工程智慧。

随后,学子们走进资阳市博物馆,透过古蜀文物与历史文献感知城市文明脉络;在雁江区晏家坝村,他们亲眼见证了在科技文旅加持下的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废弃农房变身艺术空间,川剧在戏台悠扬开唱,三崇文化传承文明乡风;在中国柠檬之乡安岳县,柠檬啤酒、柠檬面膜等创新产品颠覆了他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在安岳石窟,数字技术重现千年艺术细节,让学子们深刻感受到科技的理性与人文的温度。

来自中国台湾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学生王世忠和张博宇表示,此次研学极大拓展了他们对四川的认知。张博宇说:我之前的生活圈以成都为主,这次走出来才真正体会到四川各地发展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独特性。王世忠则感叹:以前以为现代农业和高端制造多存在于国内一线城市,这次在资阳亲眼见到如此成熟的应用,刷新了我的认知。

活动特色

深度体验与情感共鸣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研学活动(四川)呈现出三大特色。

一是实习内容与个人发展紧密对接。本次活动在岗位分配与任务设计上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专业背景及职业规划相结合,通过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实习方案,让每位学子都能在契合自身兴趣与能力的领域中深度锤炼。无论是在科技创新企业参与研发,还是在文化机构策划项目,学生得以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提升综合素养,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二是科技与人文交融。活动设计巧妙平衡了科技创新与人文体验,既让学子感受国家科技的进步,也让他们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双线并行的设计,帮助港澳台青年构建了对祖国发展更加全面、立体的认知。

三是情感共鸣显著增强。通过共同生活和实践,港澳台学子与内地师生建立了深厚友谊。正如王世忠所言:这个项目为在川就读的港澳台大学生搭建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共同体验和讨论,大家不仅建立起友谊,也对彼此的专业领域和未来职业谋划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未来展望

助力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

活动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参与者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实习经历,更是人生规划的重要参考。许多学子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重新思考了未来发展方向,有的甚至改变了原本计划回港澳台工作的想法,考虑到内地(大陆)发展。

展望未来,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研学活动将继续深化和拓展。活动组织方表示,未来将扩大实习领域覆盖范围,增加更多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类岗位;深化研学内容,设计更多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体验线路;建立长效机制,保持参与者与实习单位的持续联系,为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搭建更好的桥梁。

2025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研学活动(四川)圆满落幕,这些青年学子带着收获与感悟重返校园。正如蔡真锐所说:我想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带回香港,告诉更多朋友,祖国的辽阔与文明的厚重,值得我们共同见证。这种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交流,正是这项活动最宝贵的成果。(邹文秀 本报记者 廖梅/文 赵天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