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4 期 / 第5版:科技扶贫
红色文化+清代建筑 这张旅游牌绝了!
——阆中市柏垭镇老房嘴村脱贫攻坚侧记



 

● 鲜血浸润的红色文化

●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 独具特色的古老建筑

 

柏垭镇老房嘴村位于南充阆中市西南部,与南部县老鸦镇柏林村接壤。辖区内存有较多清代老建筑,自然人文资源颇丰,2016年入选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

作为经受过革命洗礼的红色村落,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老房嘴村未来的振兴之路怎么走?带着疑问,笔者一行于近日探访了该村,探寻红色村落的发展新路。

红色村落

58名红军长眠于此

当天,笔者一行随柏垭镇原综治办主任涂学猛前往老房嘴村吴家山,参观红军纪念碑。吴家山半山腰上,矗立着高5.5米的吴家山红军纪念碑。纪念碑的四面分别刻有吴家山阻击战简介、老红军生平,以及该村牺牲的16名红军烈士的碑文等内容。四周的树木枝繁叶茂,纪念碑庄严肃穆。

据《红军在阆中》等资料记载,1935年,红九军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在此与敌军多次交战。激战后, 58名战士英勇牺牲并长眠于此。为纪念这些英勇牺牲的战士,201310月,阆中市政府在吴家山上修建了吴家山红军纪念碑。

“白天看不见村庄,晚上看不见灯光,村民晒不着太阳。”涂学猛介绍,吴家山所在的老房嘴村,因山高沟深林密,地势险要,交通闭塞,不利于敌人追击的地理优势而成为红色革命村庄。据阆中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办公室主任吴文远介绍,当年,老房嘴村共有23名青年参加红军并随队长征,是当时江南、柏垭、思依片区参军人数最多的村。

走过方知其中苦,苦尽甘来不忘史。“如今祥和幸福的生活,是革命烈士浴血奋战的结果。人们不应将他们遗忘。”世代居住在老房嘴村的72岁老人迭国正从小听老一辈讲述革命故事,对革命先烈深怀景仰之情。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23岁的孙子迭建军大学毕业后,毅然参军入伍。

其实,该村大学毕业后选择参军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传承红色基因,是老房嘴村每一位村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红色精神

全村努力脱贫摘“帽”

木结构的两层小楼美观大气,窗棂雕花精美,院内干净整洁,领着笔者一行人参观自己刚刚建起的新居,迭国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与新居相距50米的地方,一栋灰瓦木结构的古朴小院便是迭国正一家数十年来居住的地方。屋内陈设简陋,但门楣上“光荣军属”的牌子却格外耀眼。

一新一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思甜忆苦,方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这里地处偏远,曾经是大家公认的落后村。”回忆起来,迭国正的语气依旧沉重。

鉴于基础设施极为落后,2011年,老房嘴村被南充市列为“革命老区贫困村”,在共青团南充市委、阆中市政府的帮扶下,接受过革命洗礼的老百姓依靠勤劳肯干,逐渐改变了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

“通过几年的努力,村里新建村道20余公里,老百姓出行不再难。”老房嘴村党支部书记宋永定介绍,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实施,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老百姓开始改变传统的种养习惯,走上了产业兴村、产业富民的新路。

2015年,在政策的扶持下,返乡农民高兴元夫妇投资创办了华兴肉牛养殖公司,带动全村100余户群众搞起了肉牛养殖。如今,100亩的枇杷基地、220亩的乳桔和南方苹果基地……一个个由当地老百姓创办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在老房嘴村涌现。

产业结构调整,让许多村民在家便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收入。花甲之年的贫困群众高洪德便是其中的代表。2017年,他家出栏肉牛3头,收入达到1.2万余元,“脱贫没有任何问题。”高洪德笑着说道。

巩固传统种养产业的同时,老房嘴村村民还依靠务工、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增加收入。2017年,全村5261742名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9300余元,戴在村民头上多年的贫困“帽子”终于摘掉了。

红色旅游

三种资源擦亮文化品牌

在前往吴家山红军纪念碑的途中,笔者注意到,一辆推土机正在进行道路施工。站在吴家山的山腰上放眼望去,山下的道路已现雏形。

“正在修建的这条路是村里专门为红色景点规划的。”宋永定介绍,对照省级传统村落振兴规划,未来几年,包括吴家山红军纪念碑在内的红军战斗遗址将被打造成红色文化景点。这一规划得到了吴文远以及老房嘴村村民的一致赞同。

“当年红军在这里浴血奋战,革命英雄的故事理应为更多人所熟知和牢记。”吴文远建议,加大对当地红色文化的挖掘和收集,待将来景区建成后,运用讲解或其他形式,宣传红色文化,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在老房嘴村,不少灰瓦木结构的建筑给笔者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涂学猛介绍,这些建筑多为清代所建,“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迭氏宗祠、吴家大院等,共有100余套,其中阆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3处。”

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传统村落后,如何利用好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建筑,是当地党委政府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保护肯定是第一位。”涂学猛说,目前,柏垭镇、老房嘴村已经对村里现存的老建筑逐一进行了登记,作为历史文物进行保护。在此基础上,还将组织专业人士,对已经破败的老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力求让这些经历时光和岁月雕琢的老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按照该村的发展规划,这些老建筑将成为老房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看点。

鲜血浸润的红色文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古老建筑,三种资源为老房嘴村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相信老房嘴的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展望未来,宋永定的目光坚定。

(王波 杨膳宁 本报通讯员 莫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