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大棚进入休棚期,菜农纷纷抓紧高温时机闷棚消毒,杀灭土壤中的病菌、根结线虫、虫卵,改良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闷棚结束后,菜农需根据实际棚室状况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善后措施,为下茬蔬菜生长打造适宜的棚室环境。
棚室通风时间别太短
高温闷棚作业主要在棚室完全密闭的环境中开展,尤其是采用化学药剂闷棚的棚室,闷棚过程中,药剂挥发与高温作用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如甲醛、氨气等。这些有害气体若在棚内残留,闷棚结束后通风时间不足就急于定植苗子,极易引发熏苗现象。受熏害的苗子会出现生长停滞、叶片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等情况,进而导致整个棚室的苗子生长不一致,严重影响后续产量。
因此,闷棚结束后,应第一时间将棚室顶部的通风口和前脸的通风口全部敞开,确保空气能够在棚内形成有效对流。通常需要连续晾晒7~10天,每天检查棚内气味变化,让棚内的有害气体完全排放干净,闻不到任何刺激性异味后,再进行幼苗定植,以保障幼苗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顺利生长。
及时补充有益菌
不论是哪种方法闷棚,由于高温、药物的刺激,或多或少都会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杀灭其中大量的有益菌,尤其是耕作层中不耐高温的有益菌。因此,闷棚结束后施用底肥时,应增施微生物肥料。可根据不同蔬菜、不同根部问题,选择适合的菌种。例如,有死棵等根部病害的棚室,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菌种;有根结线虫的棚室,选用淡紫拟青霉、厚垣轮枝孢、蜡质芽孢杆菌等菌种。
补充有益菌后,在管理中需注意三点:一是减少或尽量避免化学杀菌剂大量、重复使用,以防止降低有益菌数量,诱发土传病害。二是补充有益菌所需营养。选择含有腐植酸、氨基酸、海藻酸、甲壳素等物质的产品,既能补充有益菌营养、改良土壤,又能提高定植后蔬菜的抗逆性。三是微生物肥料要连续用。幼苗定植后,尽量多用微生物肥料,特别是微生物菌剂,配合微生物菌剂蘸根(蘸盘),缓苗后灌根,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利用微生物菌剂进行冲施,保证全程连续使用。
化学肥料补充要适量
化学肥料包括大量元素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科学合理地补充化学肥料,是保障蔬菜生长过程中营养供应的关键。
大量元素肥料中的氮、磷、钾作为蔬菜生长的“主食”,在闷棚前的底肥施用中不可或缺。补充大量元素肥料最好结合土壤检测结果进行。通过土壤检测,能够准确了解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施用。
通常情况下,底肥施用的大量元素肥料主要是复合肥料,相对于水溶肥来说,复合肥施入土壤后,由于养分流失快,作物吸收利用率低,施用量较大。具体用量应结合测土结果和肥料养分含量,一般亩用量25千克~50千克。
中微量元素肥料在蔬菜生长过程中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在底肥中,要尽量保证中、微量元素的全面供应,注意不能过量,以免对蔬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中量元素肥料中的钙镁磷肥、硝酸钙等,亩用量控制在50千克~100千克,能够有效补充土壤中的钙、镁等元素,预防蔬菜出现裂果以及脐腐病等;微量元素肥料中的硫酸亚铁、硫酸锌亩用量为1千克~2千克,硼砂亩用量1千克,钼酸铵亩用量200克,这些微量元素能够参与蔬菜体内的多种生理代谢过程,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提升。
严防病虫杀“回马枪”
经过高温闷棚后,棚内的病原菌和有害虫卵虽然被杀灭,但棚室外部的病虫害依然存在,稍不注意就可能再次侵入棚内,给蔬菜生长带来威胁,必须做好严防工作。
防止人为因素传播。棚室外面的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虫,尤其是拔园后堆积在棚室周围的茎秆、残叶等废弃物,更是成为病菌和线虫滋生的温床。当工作人员进出棚室时,鞋子和衣物容易携带这些病虫进入棚内,造成二次污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在棚室门口撒施宽度不少于2米的石灰粉,石灰粉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能对进出人员携带的病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可要求进出人员更换专用的棚内鞋子,从源头上减少病虫传入的可能性。此外,在幼苗定植前以及操作机械进棚翻地前,要对机械的轮胎以及作业部件彻底消毒,可选用福尔马林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擦拭或喷洒,防止机械将其他棚室的病原菌、线虫等有害生物携带进棚。
防止害虫迁入棚室。闷棚结束后,外界的害虫会伺机通过通风口进入棚室。为阻挡害虫入侵,要及时给所有通风口安装防虫网。防虫网的选择根据主要害虫的体型来确定,对于蓟马、粉虱等体型较小的害虫,应选用目数较高的防虫网。安装过程中要保证防虫网与棚室框架紧密贴合,不留任何缝隙,避免害虫从缝隙中钻入。此外,在幼苗定植后,还应在棚室内均匀悬挂粘虫板,粘虫板通过释放引诱剂吸引害虫,将其粘住,从而达到物理杀虫的目的,有效降低棚内的虫口基数。
幼苗早消毒。幼苗自身携带病虫害是棚室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源头之一,在接收苗子时,要严格检查。重点查看幼苗的生长点是否正常、叶片背面有无虫卵和病斑、根系是否发达且无腐烂现象等。若发现苗子携带茶黄螨、蓟马、粉虱等虫害,应立即喷洒相应的化学杀虫剂进行防治,待虫害彻底消灭后再将苗子移入棚内。若苗子存在根系发育不良、长势较弱的情况,在定植前用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几丁聚糖、悬浮钙等物质进行蘸根处理。这些物质能够刺激根系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进新根再生,同时增加根系周围有益菌的数量,提高根系的抗病能力,减少根茎部病害的发生。
(综合自《北方蔬菜报》、全国农技推广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