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作为我们日常餐桌上的主食,常被剩下,隔天被制作成美味的炒饭。然而,若保存与食用不当,这看似无害的剩米饭也可能化身成为“隐形的杀手”。除米饭外,还有4类隔夜食物的危害也远超你想象。
◎什么是“炒饭综合征”?
近期,广东省江门市50岁的陈先生(化名)将冷藏了几天的米饭做成炒饭食用,不久便出现腹痛、腹泻甚至呼吸困难的情况,送医时已处于严重休克状态,心脏、肝肾等脏器功能开始衰竭。万幸的是经全力抢救,陈先生最终脱离生命危险。经医生检查,陈先生罹患的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种细菌多见于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炒饭中,又被称为“炒饭综合征”。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含淀粉较多的谷类食物,如酒酿、隔夜剩饭、面包和肉丸等。由于这些食物没有引起感官的变化,让人们不易察觉,所以易误食。“炒饭综合征”分为两种类型:
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呕吐毒素易在米饭、面条、土豆等淀粉类食物中产生,需要在126℃的高温下加热90分钟才能去除。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中毒潜伏期为0.5~6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严重时会影响人体免疫力,破坏肝脏细胞,造成多脏器衰竭。
腹泻型。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腹泻型肠毒素,在45℃下加热30分钟,或在56℃下加热5分钟才可去除。腹泻型蜡样芽孢杆菌中毒潜伏期为2~36小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
◎如何远离“炒饭综合征”?
避免长时间放置。特别是米制品和其他易滋生细菌的食物,最好现做现吃。
妥善保存。使用食品保鲜袋或保鲜盒,放入冰箱内低温冷藏,短期保存。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厨具和餐具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这些食物不宜隔夜吃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细菌也更易滋生,建议食物现做现吃,尽量避免隔夜食用,谨记冰箱不是“保险箱”。除米饭外,以下食物也不宜隔夜吃。
海鲜。螃蟹、鱼类、虾类、贝类等海鲜都是高蛋白食物,隔夜后可能出现蛋白质降解物,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胃肠道不适,损害肝和肾的功能。
绿叶菜。绿叶菜煮熟后,若长时间放置或储存不当,易产生大量亚硝酸盐。部分绿叶菜经过炒制后在常温下放置24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会超标。通常情况下,成人摄入0.2克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
豆浆。新鲜豆浆不易保存,一般3~4小时就可能滋生大量细菌。建议豆浆煮完后及时饮用,避免隔夜。
菌类。隔夜银耳、蘑菇建议尽量不吃,不当泡发和储存可能产生黄杆菌毒素,食用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综合自央视新闻、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