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7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精准发力求实效 优质均衡触手及
——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四川探索

3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近年来,四川人口总体呈现两增两减态势,即省会成都为主增加、多数市(州)减少,中心城区为主增加、多数县(市、区)减少。四川积极适应学龄人口变化,把握变量、做强增量、优化存量,不断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

说起求学经历,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学生肖若熙的评价是一路顺畅2021年她通过随迁子女政策,进入一所新建的优质公办初中就读。去年9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自己心仪的高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生,有着和肖若熙一样的感受。

三台县是川中丘陵地区的百万人口大县,2020年以前,该县学校分布散、教师配备弱、运行成本高,一边是农村学校办学困难、日益凋敝、门可罗雀,一边是少数城镇学校异军突起”“一位难求。近年来,三台县加快推动学校布局与人口流向配套、资源配置与就学需求对应,着力推进大学区治理,建立以区域强校、县域名校为龙头的城乡办学联盟体,县域学校空间结构从分散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增大。

涪城区是绵阳市的中心城区,伴随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据学龄人口监测显示,到2023年,全区接纳了28447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占到了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41.8%。面对人口变化给教育提出的新挑战,2022年,涪城区首创开展基础学位+共享学位相结合的招生模式,打破地域、城乡限制,允许学生在整个区域内选择学校。三年来,学位共享政策稳步推进,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绵阳市是我省坚持前瞻布局,着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在完善学龄人口动态监测体系、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学校贯通发展、教师资源配置、钱随人走”“钱随事走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细化工作举措,并以清单制+责任制形式逐项推进落实,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学区制改革让山区学校焕发生机!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柳江学区花溪中学校长李志勇激动地说,截至2024年,学校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由学区成立前的13人增加到30人,学生人数由2000年的400余人增长到1440人,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花溪中学所在的柳江镇位于县域的南部山区,长期以来,该区域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生源外流、资源闲置、课程难开齐开好等问题。20214月,洪雅县推进学区制改革试点工作,成立柳江学区统筹管理4个山区乡镇的8所中小学校。

洪雅县以教师编制、职称等关键因素为突破口,在同一学区内实行教师调配、职称评聘、教育管理、经费调配、资产使用五个统一。几年来,柳江学区内的教师流动起来了,边远学校的课程开齐开好了,闲置设备器材也充分利用起来了。资源利用更加高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让越来越多家庭不再舍近求远,选择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入学。

近年来,四川着力以深化学区制治理和集团化办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进一步调整划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区882个,规划遴选1000所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1所领航学校带领4所以上薄弱学校集团化发展,推动全覆盖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打破了校园围墙,城乡间教育资源要素充分流动起来。

马雪梅是甘孜州康定中学的英语教师,如今,她的课堂通过网络直播,覆盖到了更为边远的农牧区县学校。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不少在网络那头的班级,平均成绩超过了网络这头的本班。

在甘孜州,越来越多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依托四川云教,将外来资源内化为本土优质资源,越来越多本土优秀教师走上网络平台。网课教师们既有前沿视野又接地气地讲授,受到了越来越多边远农牧区师生的喜爱。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上,四川绝不让一名学生落下。近年来,四川坚持内涵建设,以信息技术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广四川云教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义务教育阶段9大学科资源服务体系。推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下沉和远程共享,实施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组建教学联盟,构建覆盖全省中小学的便捷可及公益的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远程共享体系。依托四川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整合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以服务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设计和教师培训为导向的省级教育资源平台。一根网线,一条网链,让师生共享优质资源,教育乘而上。

四川教育系统将着眼当前与长远,平衡供给与需求,兼顾规模与质量,协调整体与局部,着力破解学位供需失衡、师资结构矛盾、资源配置不优等问题,按照学位适配人口、学校贯通学段、学区统筹资源、市县共管结合、集团共享优质的思路,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鲁磊 陈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