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南江大地,酷暑难挡,热浪滚滚。炎炎烈日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戴草帽、脚穿凉鞋、手提公文包,有的奔波于工地现场,有的穿梭于农户院间……他们不辞辛劳、不畏酷暑,他们就是巴中市南江县的驻村工作队员们的身影。
据了解,南江县为扎实抓好驻村帮扶,确保今年底顺利脱贫“摘帽”,今年3月份以来,全县520支驻村工作队36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奔赴各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建设在村,真正成为一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脚步丈量民情
实干赢得民心
干部驻村,就要熟悉农时农事,通晓农村语言,实实在在的用脚步去丈量民情、用实干去赢得民意。
“干好农村工作要有三勤,口勤、手勤、腿勤,关键要‘魄’得”。作为一名资深的老基层干部,唐家坝村驻村工作队长林明这样评价驻村工作,队员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3月份的核桃低改、银花栽植,到如今的掰包谷、挖萝卜,从危旧房改造到土地增减挂钩施工现场,从产业规划到园区管护,农忙时节、施工现场,随处都可见驻村干部们忙碌的身影。
对于驻村工作,干部们常说有一种黑叫“驻村黑”,意思是常期在村内奔波,皮肤被晒得黝黑。柳树村驻村干部杨静就是这样一位从“傻白甜”变为“小黑妞”的女孩,驻村以前,她在镇财政所担任会计,虽然有时也下村,但常驻村里还是头一回,半年时间里,她和队员们一道走村入户,几个月下来,面颊晒得黝黑不堪,朋友们都取笑她为“黑娃儿”。但她却笑着说:“脸虽然晒黑了,但我的农村工作经验却越来越丰富了。”
沧桑世事农为本,苦乐红尘汗作金。半年下来,驻村干部们都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从不化妆不出门到面部变得黝黑,从大腹便便到身轻如燕,T恤代替了衬衣,皮鞋变成了运动鞋、水鞋,但他们笑容却更灿烂了,话语越来越接地气,和村民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岗位等于战位
干就干到最好
工作是干出来的,更是跑出来的。印合村驻村干部郑晓龙的微信步数每天都位居榜首,他每天都在村内奔波,走访民情。“这个小伙子踏实,村里的狗看到都给他甩尾巴!”诙谐的话语其实也是对驻村干部们的一种肯定。驻村干部共同的认识是“岗位等于战位,干就干到最好”。
驻村伊始,很多机关干部都习惯开着汽车驶往村内,随着驻村的日子久了,汽车日渐稀少,行走在山间公路上的摩托车队却不断增多。从“北部战区”的长田村到“西南战区”的花桥村,从“东部战区”的人民村到“中部战区”的文昌村,纵横南江3000多平方公里,各个村社随处都俨然可见摩托车工作队们的身影。
6月20日晚12点左右,宝石村工作队长郭尚富刚睡下,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来。“郭队长,我家的猪浑身发紫,几顿没吃食了,您快来看看吧。”农户邹光宝心急如焚。农技干部出身的他凭借多年经验,推测猪很可能得了急性疾病,必须尽快进行药物治疗,他翻身起床带上急救箱,驾着摩托车就驶往农户家中,赶到猪舍,郭尚富发现20余头猪歪歪斜斜躺在圈内,他用手拍了一只猪几下,猪发出微弱的喘息声。郭尚富心里有了底,他打开随身携带的急救箱,取出针剂,调配好药物给猪注射。一番急救完毕,郭尚富走出猪圈时已是凌晨3点。几天后,邹光宝给郭尚富打来电话:“猪已经没事了。如果没有您及时救治,我家的损失可就大了。”
培育优势产业
夯实脱贫基础
“老百姓对吹糠见米的事情最感兴趣!”凤仪镇桑树村党支部书记张先义这样说。椪柑作为该村主导产业之一,初始并不被老百姓看好,“种出来哪个收?”“这两年价好,过两年不行了啷个整?”村民们或多或少都对此充满了疑问。脱贫攻坚启动以来,该村通过“专合组织+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椪柑种植,通过举办椪柑节乡村旅游活动,制定“四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培育、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制度等,椪柑给村民们带来了实惠,也给观望者们带来了信心。工作队入驻以来,老百姓纷纷要求定制果苗,随后打窝、下苗、修产业路、园区管护便成为了驻村工作队员们的常规工作。如今,行走在桑树村椪柑产业园内,一株株幼苗正在茁壮成长,部分枝头已经挂上了椪柑,看到这美丽的画卷,村民们和队员们都会心的笑了。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南江县各个村社中,队员们抓主导产业、育四小产业、强基础设施,村内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黑潭乡白虎村依托毗邻云顶茶乡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如今村内到处茶香四溢;柳湾乡郎坪村借助土地整理项目优势,打造450亩青花椒集体产业园,集体经济实现“破零”的转变;关门乡白果树村大力发展红梅种植,群众收入大幅增加……“今天,我又卖了两只鸡,记账230元。”印合村贫困户张某主动向帮扶干部说。“村内的自来水终于通了,感谢你们啊!”东坡村群众握着副队长张爱萍的手激动地说。(赵峰 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