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8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四川省智慧农业科技协会学术交流大会在蓉召开

本报讯 8月20日至21日,四川省智慧农业科技协会“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学术交流大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院所的37名专家学者,国内6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160余名会员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智慧农业发展之路。

大会由四川省智慧农业科技协会、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四川农业大学主办,分为特邀报告、青年学者报告、博新论坛三个环节。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会长、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艳,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王际睿,四川省智慧农业科技协会秘书长宫伟锋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作物学会副秘书长程维红、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庆山、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唐城出席大会。会上举行了由四川省智慧农业科技协会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共建的“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产学研用联合体”揭牌仪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会上,朱艳指出,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新质生产力既体现在对耕地的保护、土质的优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又体现在新兴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生产效率的提升与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她认为,智慧农业将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智慧农业是最具有代表力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因此,迫切需要广大智慧农业科技工作者从战略前沿、关键核心技术、重大装备产品等方面,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宫伟锋表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生物科技到人工智能,从大数据到量子时代,每一次科技突破都在深刻地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面对这些挑战与机遇,需要广大智慧农业科技工作者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紧跟科技发展前沿,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广大智慧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四川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助力智慧农业在四川创新与应用。

一直以来,病虫害都影响着植被的生长。在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年均发生65亿亩次,造成的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加之外来物种入侵,国家生物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文江以“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为题,从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的意义、进展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分享了团队在植被病虫害监测预警领域所做的研究及进展。黄文江认为,高效应用遥感卫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将为我国进一步提高病虫害监测效果提供新视角。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目前,黄文江团队已建立系列植被病虫害多尺度遥感定量监测模型,可打破病虫害监测的空间局限,实现病虫害大面积监测。

此外,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曹卫星作了题为“深化教科产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分享,介绍了智慧农业学科建设的发展背景,以及学校智慧农业学科建设情况和智慧农业研发进程;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峰作了题为“带状复合种植作物生长模拟与监测”的分享,向大家分享了当前带状复合种植作物生长模拟与监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墨尔本大学教授P.J.Zarco-Tejada、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杨贵军等13名专家和2名从事智慧农业研发推广的企业代表围绕遥感观测、智慧农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等领域分别作了成果和经验分享。

青年学者报告、博新论坛环节,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杨宸尧等10名青年学者,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熊源等10名研究生分别围绕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了分享交流。

据悉,此次学术交流大会是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部门)的共同支持下举办,旨在搭建一个智慧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平台,交流研讨作物智慧种植研发进展,推动智慧农业的创新与应用,提升智慧农业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本报记者 杨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