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7 期 / 第2版: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特别报道
从雨果奖入围名单,看中国科幻勇立潮头

■ 杨晓慧 董沙沙 黄梅兰 闵兴星 本报记者 陈兰 代俊

今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启幕。大会期间,雨果奖颁奖典礼、主题沙龙、主题展览等系列活动将同期举行。其中,被誉为“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的雨果奖让人充满期待。

早在7月6日,第81届雨果奖入围名单就正式揭晓,不少中国科幻作家入围。从入围名单来看,中国科幻一派欣欣向荣,科幻创作者趋于年轻化,科幻创作主题也越来越丰富,对于前沿技术的思考、领悟、运用上都有着属于东方元素的亮点和精妙之处。

大会开幕之际,四川科技报记者与多位雨果奖入围作家、艺术家、编辑进行了深度对话,讲述中国科幻的故事,让世界听到中国科幻的声音,感受中国科幻的生生不息。

 

任青

《还魂》

入围奖项:最佳短篇小说

小说作者:任青

出版社/网络:科幻世界杂志社

中国科幻是世界科幻舞台中最具活力的一股力量

凭借短篇小说《还魂》,青年科幻作家任青成功入围第81届雨果奖。对于这份荣誉,他颇有感触地说:“这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大家的鼓励,今后将把科幻创作生涯继续下去,也很荣幸自己能够在中国举行的世界科幻大会上留下一点点印迹。”

《还魂》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文中主人公老伴离世,儿子信光在外打仗,她独自在家等孩子返乡,但最终等来的是承载儿子残缺意识的智能体。快递员说,因为信光尸骨无存,才给老太太送来智能体,用以宽慰。但智能体只能陪老太太两周,之后就要被再次征用,因为智能体有预知未来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绝不会再把你交到他们手里。”老太太将热醋灌进信光耳朵,脑中的自适芯片被摧毁,信光变为了傻子。

小说在临终关怀之余,表达了“‘死亡’与科技发展并不相悖,它无法改变人生的终点,即便走过了不同的旅程,最终也殊途同归”的观点。全文描述的就是未来技术因“战争”而突然勃兴的状态。在战争状态下,人从恐惧到习惯,再到麻木,而前线冲锋的士兵在习惯战场之后,根本不会再考虑生死。这时,突然出现的科技产品“智能体”却一下把人们又拉回了“死亡”这个议题,人们又重新激动起来,开始再次正视死亡、体验死亡、对抗死亡。“战争的存在,就像对短暂生命的永恒嘲讽。”任青说。

谈到作品,任青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那是对科幻创作发自内心热爱的一种外在表现。

任青1999年初识《科幻世界》,之后也阅读了大量科幻小说,但并没有直接开始科幻创作,甚至读研时选择了环境法,从事了多年法律工作。他笑着说:“人的觉醒都是瞬间的领悟,可能只需一个火花,就会点燃压抑多年的莽原。30岁时,我突然意识到,对于一件真心热爱的事,如果不去努力尝试,不去完成它,到了垂暮之年一定会后悔和自责。”于是,2019年他向科幻世界杂志社投稿自己的科幻处女作《消失的马戏团》,随后《弃日无痕》《昨日幻梦》《还魂》等多部作品发表。“目前,我正在尝试古蜀文化、三国文化等与科幻结合的相关题材创作,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崭新的幻想体验。”

任青坦言,作为一名青年科幻作家、资深科幻迷,最值得高兴的是,中国科幻目前是世界科幻大舞台中最具活力的一股力量,“从作者的年龄构成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中国有很多的90后、00后年轻作者,说明科幻这个创作领域在中国是受到认可的,也受到年轻人欢迎,未来会后劲十足。”

于成都这座世界科幻名城而言,任青表示,十分期待看到它在科幻文学、科幻影视、科幻教育、科幻衍生品全产业链上的崛起和完备,真正在科幻领域培育大市场、做成大产业。

 

颜欢

入围奖项:最佳长篇作品编辑  

编辑作品:《计算群星》 《宿命星空》(2022)《触摸星辰》 《先知机器》(2022)

祝科幻永远前进

颜欢是科幻世界杂志社图书部编辑,虽然入行时间不算太久,资历相比老编辑还谈不上资深,但她凭借自身勤奋努力,已独立策划出版多部经典科幻小说及重磅图书,引入国外经典,发掘国产新锐,以独到的眼光引导国内科幻文化发展。

回顾科幻发展史,可以看出这一路走来并不太顺利。几年前曾有科幻作家评价科幻像是当代文学的一支寂寞的伏兵,在少有人关心的荒野上默默地埋伏着,也许某一天,在时机到来的时候,斜刺里会杀出几员猛将,从此改天换地。没想到一语成谶。

近年来,随着《三体》《流浪地球》等代表性科幻作品的“破圈”,科幻作品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读者群体;再后来,随着《流浪地球》《明日战记》等中国科幻电影上映,助推中国科幻走向了欣欣向荣的新时代;这次,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召开,无疑让科幻又迈向了一个新高度。颜欢认为,这也是科幻从小众走向大众的另一种体现。“我是2019年进的杂志社,事实上,我进来的那一年,科幻已经因为《三体》的‘破圈’开始走向大众。这几年眼见着大家对科幻小说的兴趣逐渐浓厚,我自己是很开心的,竞争越激烈意味着好作品也会越多。对我来说,好看的作品变多了,我人生的乐趣也就变多了,活起来也更加有滋味了。”颜欢说。

目前,在前辈们的引导下,颜欢已编辑完成多部作品,在市场上深受认可。其中《计算群星》一举斩获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三项大奖,引进的《宿命星空》席卷美国《纽约时报》《轨迹》各大榜单,挖掘的国产新锐《先知机器》豆瓣评分高达8.7分。但谈到入围第81届雨果奖“最佳长篇作品编辑”,她仍认为自己只算得上是一只脚踏进门的新人,将此看作是见识科幻盛事,并参与其中的机会。

“老实说,我作为候选人的心情更多的还是惶恐,比我担得起这个提名的编辑说是数不清也不过分,只能说被提名是我实力中有运气的体现。既然已经被提名,我就将其作为对自己的激励和鼓舞吧,争取从一只脚迈进大门的年轻编辑变为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老编辑,希望那时还能热爱书籍、热爱生活,能看到欣欣向荣的图书行业和科幻产业。”颜欢坦然地说道。

采访中,她真诚地向科幻世界杂志社前辈编辑们提供的引导和帮助表示感谢,向读者们对科幻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朋友走进科幻、热爱科幻,感受科幻魅力,享受科幻提供的未来的、现实的多种可能。“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让我们穿越国境,聚集在此,无论我们来自何方,无论我们背景如何,我们都是这个独一无二的科幻宇宙中的一份子。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创造者,祝愿世界科幻大会永远充满活力,充满创新,充满友情。科幻永远前进!”颜欢说。

 

汪旭

入围奖项:最佳短篇作品编辑

编辑作品:《星云X:忒弥斯》 《星云XI:见字如面》 《星云XII:笛卡尔之妖》(2022) 《和光同尘:白贲中短篇科幻小说集》 《归来之人:杨晚晴中短篇科幻小说集》 《我们的科幻世界:宝树中短篇科幻小说集》(2022)

要让好作品走向读者

今年,是汪旭从事科幻作品编辑的第七个年头。一直以来,她都隐藏在科幻作品背后默默付出。在第81届雨果奖入围名单中,汪旭位列其中,入围“最佳短篇作品编辑”。第一次,幕后全力“搭台”的她,走到了万众瞩目的台前。

此次入围雨果奖,汪旭是意外的。她告诉记者,其实国内有很多编辑都达到了入围条件并被提报上去,所以入围名单公布的时候她相比于激动,更多的是意外,还有点“懵”。她说:“不开心是不可能的,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也没有特别去关注。组委会能够选择我、认可我,我已经很满足了。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大的鼓励了。”

汪旭的“意外”与“平静”,也许和她七年来一直在背后支持、陪伴科幻作者有关。她曾说过,她是陪作者走一段路的人。作为一名资深编辑,汪旭陪伴过不少科幻作者同走一段旅程,其中包括第33届银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奖得主鲁般、第30届银河奖最佳新人奖得主杨晚晴。“相比于站在前台的作者,我更希望隐藏在作品之后,做一个‘不那么重要的角色’。在读者们看不到的背后,给作者提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写出更漂亮的故事。”汪旭期待能有更多好作品出现,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这些好作品走向读者,被读者了解、喜欢。

“让好作品走向读者。”是汪旭的初心,七年来从未改变。事实上,她已收获了不少成果。截至目前,她独立或参与编辑了10余部科幻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未来症》《穿越土星环》,中长篇作品合辑《星云X:忒弥斯》《星云XI:见字如面》《星云XII:笛卡尔之妖》(2022),中短篇小说集《归来之人:杨晚晴中短篇科幻小说集》《和光同尘:白贲中短篇科幻小说集》《我们的科幻世界:宝树中短篇科幻小说集》(2022)等,深受广大幻迷、读者喜爱。

采访过程中,汪旭还特别向记者推荐了《归来之人:杨晚晴中短篇科幻小说集》,这也是她编辑的第一本作者个人小说集,有着特殊的意义。“杨晚晴老师写科幻的角度很独特,文笔灵动优美,总能把故事写出不一样的味道。”汪旭介绍,小说集里收录了杨晚晴的一些名篇佳作,值得一看。

随着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到来,既是图书编辑,又是世界科幻大会一颗“螺丝钉”的汪旭,工作更忙碌了。但当谈及此次大会,汪旭突然就笑了起来,酒会、市集、派对、沙龙、影展……她兴趣盎然地向记者介绍着大会丰富多彩又充满趣味的各项活动。

其中,汪旭表示最期待沙龙。大会期间,每一天都有沙龙举行,类型、主题全面多样,亦庄亦谐,既有学术性质的,也有接地气、趣味十足的,甚至还有以游戏形式进行互动的,如“科幻海龟汤”。“希望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作者、活动家,能够享受这场科幻盛宴,在这次大会上交流讨论,结交朋友。也希望他们能够把中国科幻,还有成都的特色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去。”汪旭期许道。

 

赵恩哲

入围奖项:最佳职业艺术家

封面作品:《永世》 《天使女皇》 《移动火星》

绘就独具东方美感的科幻故事

说到中国科幻插画界的“教科书”级人物,非赵恩哲莫属。他被誉为“插画界的刘慈欣”和“国内星际科幻绘画第一人”,他的作品充满硬核科幻美学风格,气势磅礴,星河壮阔。

2020年,赵恩哲出版了自己的东方科幻故事画集《星渊彼岸》,这也是中国首部东方科幻故事画集。2021年,该书获得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相关图书奖。在第81届雨果奖入围名单中,赵恩哲的名字又跃然纸上,获得“最佳职业艺术家”提名。

未来的成都是什么样的?“科幻世界”里的成都又是什么样子?为迎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赵恩哲特意为成都创作了一幅科幻绘画作品——《巴蜀未央》。

在《巴蜀未央》作品中,339电视塔、成都金融城双子塔、成都科幻馆……成都的地标场景皆有出现,且被赋予了绚烂的紫色光彩。灯火辉煌的城市里,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城市交通、穿梭在空中的飞船以及极富成都元素的太阳神鸟、大熊猫等,勾勒出一座烟火成都、一座科幻之都。“巴蜀文化本身就独具神秘感与科幻感,而且我觉得成都这座城市充满着历史和文化底蕴,又独具现代化,同时还充满烟火气,所以我选择了以紫色为主色调,让未来的成都更加‘赛博’一些。同时,我还让画中的成都沐浴在霞光中,让未来的成都更具活力与朝气。”赵恩哲将想象中的未来科技与巴蜀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未来的成都,也希望赋予成都新的生命力。

赵恩哲长期受邀为《科幻世界》绘制封面。他的科幻作品气势磅礴,多刻画未来城市的景观和巨大的星舰,作品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一张图便能引起观者的无限想象。在走上科幻之路前,赵恩哲做过游戏开发,为设计精美的游戏场景,他对东方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踏入科幻行业后,他将东方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现代意义上的科幻作品,通常都认为最初的源头在西方。但是回过头来去看我们的历史,我觉得《西游记》就很科幻。所以我认为古老的华夏东方文化才是承载科幻最高级的载体。”赵恩哲侃侃而谈。

东方文化博大精深,但《三体》之前一直没有一部能代表东方科幻水平的作品。对于科幻本质的思考,科学家用科学的方式,作家用文字的方式,艺术家则用更直白的画面语言视觉呈现。《三体》让世界认识了东方科幻,《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赵恩哲作为科幻美术创作者也给自己定下了使命:“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带有东方哲学的科幻美术推广到全世界。”

沉淀十年,赵恩哲终于给了自己一个答复,他将充满东方美感的科幻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本独特的东方科幻故事画集——《星渊彼岸》。《星渊彼岸》一经上市就深得科幻爱好者喜爱,出版仅一年便获得了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相关图书奖。对于《星渊彼岸》获得的成就,赵恩哲认为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未来还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谈及入围第81届雨果奖,赵恩哲说:“我其实抱着平常心去看待此次入选,现在的我更想做一些对中国科幻事业发展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在我的努力下,能够助力中国科幻出海,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标志之一。”

 

张舰

入围奖项:最佳职业艺术家

封面作品:《红石》 《科幻世界》2019年5期  《科幻世界》2020年3期

出版社/网站:科幻世界杂志社

描绘对未来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张舰的插画具有独特的故事感和想象空间,个人风格很强烈。他为《科幻世界》2019年第5期创作的封面,带有浓烈且张扬的‘中式蒸汽朋克’韵味,展现出神秘东方故事感的同时,细致的画面层次也让人眼前一亮!”科幻世界杂志社美术部主任李鑫对记者说。

在很多人眼里,艺术家应该是随性不羁的形象,但张舰看起来,却是妥妥的一位“理工男”,感觉与艺术家搭不上边。在第81届雨果奖入围名单中,不像艺术家的张舰却入围了“最佳职业艺术家”。

涂画:无限可能的世界

张舰从小就对涂涂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他来说,画画是一种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的方式,也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手段。阿西莫夫的《基地》、刘慈欣的《三体》对他的影响深远,他从中看到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这激发了他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张舰的记忆中,他第一幅比较完整的科幻作品是一张“维修中的飞船”。虽然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喜欢随意画各种奇怪火车、火箭的孩童,但那张图在他心中埋下了科幻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开始尝试更加复杂的科幻场景和人物设计,作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2006年,还在读大学的张舰,接触到了CG艺术这个领域,灵活万变没有任何局限的创作方式和绘画工具深深地吸引了他。后来接触到当时一些商业美术CG大师的作品,尤其是克雷格·穆林斯和莫比斯,这两位大师对张舰来说可以说是启蒙性的,也给对美术一腔热爱的他,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张舰对插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让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插画师。目前他的作品涉及科幻、人物、影视游戏的概念设计等多种题材。

创作:与作品对话

和科幻结缘,对于张舰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他的童年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想象,而科幻正是这种想象的具体表现。

张舰还记得,小时候每个月到报刊亭购买《科幻世界》杂志的情景,书中科幻作品描绘的未来世界、高科技设备、未知生物……都为他的童年增添了色彩和乐趣。他认为,这本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大本营”的科幻杂志,是中国科幻产业界的一面旗帜,《科幻世界》作为中国科幻产业的领军者,对于推广科幻理念、促进科幻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张舰坦言,创作就是与作品对话的过程。他是先有一个概念或想法,然后发散思维地画些小草图,确定方向后,再进一步构图和设计。这个过程,是他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也是艺术表达的过程。他的画作,不仅仅是描绘科幻作品,更是他对未来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与其他国家的科幻插画相比,张舰的科幻插画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他认为,中国的科幻插画植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背景,因此,他的插画作品中,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他也尝试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色彩搭配,来展现中国科幻插画的独特魅力。

除了科幻题材,他还喜欢画人物。这些作品通常会涉及他对于历史、文化和人类情感等方面的思考。与科幻插画相比,这些作品更加注重细节和情感表达,同时也更加强调个人风格的表现。

对于张舰来说,科幻插画师不仅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份热爱。希望通过自己的画作,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科幻。他相信,科幻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未来。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行,张舰觉得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幻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他祝愿大会圆满成功,为科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刘麦加

入围奖项:惊奇奖—最佳新人奖

作品:《麦克斯先生很好》 《左手边》

出版社/网站:科幻世界杂志社

书写比现实主义更现实的科幻文学

此次获得第81届雨果奖提名,不仅刘麦加本人感到“若惊大于受宠”,更是让少年时期追随过她的读者们猛然发现,原来“女侠”(读者对刘麦加的昵称)已经悄然踏上新的征途,并且获得了命运对敢于重新开始之人的眷顾,仅凭两篇科幻中短篇小说便获得了最佳新人奖——惊奇奖的提名。

其实,刘麦加的顺利转型是有迹可循的。当一位“灵感随时闪现”的资深科幻迷,带着从其他领域得来的经验,赶去科幻文学领域里感知和表达时,科幻读者们将迎来新的“惊奇”。

创作了十多年青春、成长等更偏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几部豆瓣评分高于8分的作品后,刘麦加从去年正式成为科幻作家。问及其中契机,作为资深科幻迷的她只觉得这是一件“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她认为是科幻选中了她。她提出了科幻所蕴含的时代意义比现实主义文学更现实的观点,“因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非常科幻的现实中,已经处在当年科幻小说所书写的未来时代,所以科幻文学能更自觉地与21世纪的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它所深思的不仅仅是由科技所构筑的未来,更是对后现代文学语言逻辑本身的重建。”

作为初尝科幻创作就取得如此耀眼成绩的新人,刘麦加的灵感来源让人好奇。但她给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甚至有些“科幻感”的回答:“我的创作很少需要‘特别的灵感’……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经历促成了我的科幻创作,大概很多是缘于我的体质。我是个体质很奇特的人,有间歇性眩晕症、轻微的阅读障碍,但我能构建自己的记忆宫殿。我还左右不分,然后我就为此写了一篇《左手边》。”

谈及此次入围雨果奖,她直言:“这是天降横‘福’,只觉得自己很幸运,也非常感谢科幻文学的海纳百川。”除了巨大的惊喜,对于一位担心自己的写作已经落入某种窠臼的成熟作家而言,刘麦加感激这个提名让自己真正获得了成为新人的资格。“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我依然拥有一个新人作者的所有可能性,它也将一直鼓励我。每一次书写这个世界时,务必怀有一个新人作家的敏感、痛感和敢于下笔的勇气,因为不期而遇的‘惊奇’,也许就在前方。”她说。

这次获得提名,让读者非常关注刘麦加未来的科幻创作,她也表示自己已经在创作个人首篇长篇科幻作品了,内容围绕她的第二篇科幻作品《麦克斯先生很好》展开。最后,她表示:“作为一个被中国本土科幻文学和《科幻世界》滋养长大的科幻迷,如今有幸身为中国科幻作者的一员来参加此次世界科幻大会,与有荣焉。我相信这次科幻大会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科幻文学也仅仅只是朝着繁荣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成长起来,早日成为中国科幻新的土壤,有资格有能力孕育出未来中国科幻更新更有希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