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振兴网红案例①
青杠树村位于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东部,在徐堰河与柏条河两河之间,距郫都区县城8公里,距成都市区16公里,是三道堰镇到成都市区最近的村。全村有11个社,986户,2300余人,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1888亩。青杠树村三面环水,田园风光、川西民居、林盘院落等特色明显,柏条河、徐堰河在此交汇,是成都市母亲河——府河的源头。
2012年,青杠树村按照“农民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运用“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理念,综合推进农民新居建设、基础配套建设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建成9个以川西民居为特色的农民新居聚居点,形成以“秀美水乡、乐活田园”为主体,集“观水、赏花、运动、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2016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创造旅游综合收益3000多万元。
做法与启示
◎生态为本,体现田园风貌
以“建美丽新村,享幸福生活”为总体方向,把整个村作为4A级景区来规划和打造。青杠树村依托现有林盘院落,以“宜散则散,宜聚则聚”为指导规划布局了9个农民新居聚居点。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来保护和利用,不改变田园肌理,不破坏河流沟渠,不砍伐成型竹木。让农民新居依旧保留了川西林盘的风味和特色。同时,把水系串连到每一个聚居点,并将连片低槽田改造成生态湿地,既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又兼顾排水、灌溉和种植功能,使整个区域形成一个原汁原味的生态家园。
◎文化为魂,体现新村风格
在建筑形态上,青杠树村以川西民居为主基调,融入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建设,展现出浓郁的新村风格。聚居点内房屋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粉墙黛瓦、朱檐碧树,墙内有小院、墙外有菜园,小区间绿道相连、沟渠环绕,让不少游客赞叹不已。同时,通过景观节点、农耕博物馆等重现青杠树村水陆码头的繁华景象,将清代老院子、百年古井等文化遗迹加以改造和景观化处理,在拆旧过程中对有价值的房屋构建、生产器具等进行收集保护,为传承水乡文化留下珍贵资料,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可以对传统水乡文化有进一步了解。
◎民生为要,体现现代生活
在启动农民新居建设的同时,结合长远发展,青杠树村形成了“1+26”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配置方案。除了市县要求的“1+21”标准配置外,还增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农耕博物馆、城乡统筹展示厅等项目。同时制定《青杠树幸福手册》《文明公约》及分房方案,成立非赢利性的物业管理互助社,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