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5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让肿瘤患者共享优质放射治疗服务
基于“互联网+”的肿瘤放疗新型服务模式通过科技部验收

面临基层医院肿瘤放射治疗水平较中心城市大医院相对滞后的情况,如何实现放疗患者在不同医院享有同样高水平的治疗?近日,四川省肿瘤医院放射肿瘤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郎锦义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互联网+’的肿瘤放疗新型服务模式——‘精准云放疗’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高分通过了科技部验收。

2015年,为了解我国各地放疗资源,时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的郎锦义教授组织开展了中国放疗全国基本情况调研。通过对1413家放疗单位、52496人员的走访调研发现,中国大陆地区近年来放疗单位、放疗人员和设备,数量虽然明显增加,但整体发展仍不均衡,很多地区的放疗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如何让中国众多肿瘤患者共同享有优质可及的放射治疗服务?”这一难题深深刻印在郎锦义教授心里。

2016年10月,科技部面向全国征集“放射治疗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这和一直困扰郎锦义教授的“难题”不谋而合,作为放疗领域权威专家,他立即组织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北京全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等单位,形成“医、产、学、研”团队参加了项目申报,并从全国近10家申报团队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

“这个项目其实就是要解决三大难题。一是需要研发相关共享医疗服务技术,连接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二是如何提高各级医院的肿瘤放射治疗水平,实现放疗患者在不同的医院享有同样高水平的治疗;三是放射治疗的治疗原则和质量控制在不同级别医院差异明显,需要对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治疗原则提出统一的标准。”郎锦义教授及团队认为。

历经四年时间,郎锦义教授及团队紧紧围绕三大难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成功研发出了融合放射肿瘤学、医学信息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学科方法的“云放疗平台——‘精准云放疗TM’操作系统”和“云放疗计划系统(ARPlanner 靶区勾画系统、MdaccAutoPlan放疗计划系统)”。系统可实现远程画靶、远程质控、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功能,建立的肿瘤放疗新型服务模式也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医院放疗能力。

“云放疗平台——‘精准云放疗TM’操作系统”包括远程协作系统、质控系统和培训系统。其中,远程协作系统可以实现远程视频会诊、靶区勾画以及计划设计,目前系统已收到远程会诊数据5300余例,并邀请到了968位全国各大医院知名专家,组成协作系统中的专家团队,作为最强智囊团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质控系统将各医院的放疗数据结构化和电子化,实现机器和流程质控的收集和监管,目前已收到远程放疗设备质控数据4900余例;培训系统为广大放疗行业从业者及相关人员提供了丰富、专业、多样化、结构化的学习资源,课程内容涵盖医师、物理师、技师、工程师4个目标职业,同时提供“靶区勾画”“计划设计”等专业度高、针对性强的相关课程,目前已开展805节培训课程,累计观看人次达1427358人次。

“云放疗计划系统”由ARPlanner 靶区勾画系统和MdaccAutoPlan放疗计划系统组成。ARPlanner 靶区勾画系统由患者数据管理、融合配准、靶区勾画(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勾画功能)、计划评估4大模块组成,可通过精准云放疗协作系统,利用远程专家进行在线靶区勾画、计划评估等功能,还可以根据大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生成规范化报告,使放疗相关的各级单位管理者和使用者均可直观详实地了解所需信息,并客观准确地指导放疗工作;MdaccAutoPlan放疗计划系统能够快速实现放疗的自动计划设计,保证在维持较低的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基础上提高靶区剂量,或者在给予肿瘤靶区足够的治疗剂量的前提上减少周围重要正常器官的剂量,物理师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检查与微调,大大缩短原来工作模式所耗费的时间。

据郎锦义教授介绍,2017年,依托“精准云放疗”平台,在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乡卫生院搭建起了“互联网+远程医疗协助平台”。

“四川省肿瘤医院在五道箐乡卫生院援建的远程诊疗系统太神奇了。我是第一个患者,在调试机器的时候我就来了,远在成都的专家检查出我患了甲状腺癌,我赶紧做了手术,避免了病情延误。”一位村民感慨地说,“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村民以前遇到大病得坐一两个小时车到市里就医,一旦发现是疑难重症,就得长途跋涉到更远的省城,不仅费时费力不说,还延误了治疗时机。现在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省城大专家的诊疗服务,太好了!”(本报记者 代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