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南江县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高位统筹、精准推进、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着力发展职成教育,有效助推脱贫奔康。
坚持高位统筹
构建职成教育新机制
统筹组织管理。成立南江县职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南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意见》《南江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五年规划》,健全覆盖城乡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职成教育体系。县有职成教育中心,辖小河职业中学、县职业中学、社区教育学院;乡镇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48所;村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09所,社区有教育工作站62个。
统筹成人培训。整合农业、就业、妇联、残联等县级部门的培训项目,做大做强职教学校技能培训。整合农民夜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成人文化技术站,建立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统一开展成人教育培训。整合社区所在地学校设备、教师和民间艺人等资源,建立社区教育工作站,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成人教育培训模式。
统筹经费投入。2016年以来,投入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6613万元。县财政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2元的标准预算成人教育专项经费,统筹教育附加费869.77万元。提取职工培训经费1264.23万元,保障了职成教育硬件投入和教育培训。
统筹职教招生。坚持把中职招生纳入职成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初中学校,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严格执行初中学校送培和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县域内职业中学与普通高等中学学生比例大体相当,职业中学在校学生达到9000人以上。
坚持精准推进
谱写职业教育新篇章
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一是政府无偿拨付土地用于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新建培训中心、航空实训楼和综合实训楼3栋,新增价值2426.2万元的职教仪器设备,新建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个。二是动态调整职教专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动态调整职教专业,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航空服务、光雾美·旅游礼仪等专业。累计发展了11个专业类别、29个专业化方向。三是建设“双师型”队伍。坚持引进与公招相结合、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兼职教师制度、学科带头人选拔制度。选派30余名优秀教师到德国、奥地利、新加坡学艺取经。截至目前,该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61.1%。
强化教育科学研究。小河职中主研的“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四川‘9+3’学校教育改革创新与实践”课题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名教师获全国说课大赛二等奖,4名教师获省级说课赛课一等奖。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新希望集团等85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上海恒翔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实施订单培养,推动200多人实现高质量就业;与西南科技大学等大学合作,搭建“3+2”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考入高职院校人数逐年增加。
坚持整体联动
推动成人教育新突破
加强成人培训增技能。创新设立巴中村政学院,举办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储备乡土人才6000余名、村级后备干部400余名,打牢基层政权基础。县电大站积极办好中央开放教育、成考教育、教育部一村一大学生和奥鹏学习等成人继续教育,1200余人取得专科或本科学历。依托职业学校,开展SYB创业、劳务品牌和职业技能培训近1万人次,组织乡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接受再教育培训,3000余名学员实现再就业。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5个,设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2400余名务工人员实现回乡创业。选派科技特派员162名,点菜式开展科普宣传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0余场次。
服务产业发展增收入。形成了南江黄羊、元顶富硒茶、兴马金银花、寨坡山核桃、光雾山旅游等支柱产业示范园,打造了醉美玉湖、七彩长滩、花桥流水、云顶茶乡等乡村旅游示范带,建立了万寿菊、杨梅种植和巴山土鸡、冷水鱼养殖等产业发展基地,带动贫困村支柱产业快速发展。
强化社区教育促和谐。搭建社区教育开放课堂、体验课堂、移动课堂、全民大讲堂、家庭学校等线下学习平台,每年接受教育20万人次。“扁担学校”组织社区教育志愿者,采取“肩挑人扛”的方式,进村入户教群众传唱经典歌曲,宣讲惠民政策,助力脱贫攻坚。南磷路社区“王大妈聊天室”,搭建了“社区教育融合社区治理的平台”,在聊天中听民意、解民忧,化矛盾、促和谐。秧歌、太极、门球等社区教育广泛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突出专业优势抓服务。发挥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特长,组建电子、机械、畜牧、机电等专业志愿服务队21个,走村入户免费开展家电、农用机具维修和养殖技术指导等帮扶活动,贴心服务增强了社会对职成教育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刘平本报记者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