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4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正确应对放疗引起的腹泻(上)

■ 唐丽琴 李彩霞 邢燕

放射性肠炎是指因腹盆腔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直肠癌、膀胱癌等)患者接受放疗导致的因肠道局部微环境改变、应急反应、放射性损伤等引起的肠道症状、体征。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肠道上皮细胞及肠壁血管也造成一定的损伤,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入肠腔后,在肠道菌群失调、炎症因子等作用下引起腹泻。

放射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或习惯改变、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伴或不伴腹痛、便血、肛门刺痛、排便时坠痛等。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超过75%的概率会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反应。

通常,临床上根据肠道损伤严重程度分为5级:

O级:无变化。

Ⅰ级:表现为轻微腹泻、轻微痉挛、每天排粪便5次、轻微直肠渗液或出血。

Ⅱ级:表现为中度腹泻、中度痉挛、每天排粪便>5次、过多直肠渗液或间歇性出血。

Ⅲ级:需外科处理的阻塞或出血等症状。

Ⅳ级:表现为肠坏死、穿孔、窦道。

腹部及盆腔肿瘤放疗患者出现腹泻并不可怕,出现症状后要及时主动告知主管医生或护士,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副反应。针对放射性直肠炎的分级,处理方法也因症状而异:

◎ O级、Ⅰ级反应基本上不需要特殊处理,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即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为主;多饮水,每日2000毫升以上;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烤串、火锅等,也不宜食用芹菜、韭菜、金针菇等粗纤维食物。

◎Ⅱ级反应需做小量保留灌肠处理。常用的灌肠药物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促进肠黏膜修复,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肠黏膜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也可给予口服药物处理,谷氨酰胺等口服药物在维持肠道黏膜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肠道免疫力等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放疗过程中使用谷氨酰胺等药物可明显减少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双歧杆菌可补充肠道益生菌,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很重要,可有效重建患者整体肠道菌群,维持肠道稳态,改善症状。

◎Ⅲ级反应较严重,应进行积极静脉补液及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并暂停放疗,同时要避免腹泻加重后,引起的患者水、电解质紊乱。

◎Ⅳ级反应为严重腹泻,有明显的腹痛或里急后重,可能会出现肠穿孔、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需要多学科会诊处理及外科处理。如出血,要及时止血和输血;发生梗阻的,要行胃肠减压、手术肠管改道等。

◎Ⅱ级~Ⅳ级放射性直肠炎,常因伴有腹痛而影响患者的饮食及生活自理能力。可适量口服止痛药,或灌肠液中加入止痛药,并观察效果,患者和家属要及时跟主管医生、护士沟通,反馈处理的效果,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准备。

(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腹部放疗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