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6 期 / 第7版:乡村振兴·农业科技
降温又多雨 警惕细菌性病害

近日,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频繁,且多数地方逐渐降温。在这样的天气下,棚室放风时间减少,棚内湿度大,再加上整枝打杈、采摘等留下的伤口,为细菌性病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不同,二者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查看病变部位有无明显附属物,如霉状物、粉状物等,若无,则可判定是细菌性病害;二是查看发病后期病变部位有无菌脓,若有菌脓则为细菌性病害,若有菌丝或孢子等,则为真菌性病害。

与真菌性病害相比,细菌性病害更难防治。特别是从维管束侵入的细菌性病害,单靠喷施药剂很难将其彻底防住。因此,要想有效防治住细菌性病害,需多措并举,综合防治。

减少伤口防止病菌侵入

处于生长期间的蔬菜,整枝疏叶、盘头落蔓、采摘等农事操作频繁,加之当前温度适宜,植株长势快,茎秆含水量大,这些农事操作很容易给植株留下伤口,让病菌有“可乘之机”。因此,菜农在进行农事操作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选择连续晴好天气进行整枝打杈或疏叶,留出促进伤口愈合的充足时间;同时去掉下部侧枝、老叶、果穗的时候,要保留一段,一般2~3厘米即可,便于菜农早发现,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二是进行整枝打杈或落蔓等操作后,要及时喷洒杀菌剂,为植株覆盖一层“防护膜”,防止病菌侵染。

调控好棚内湿度降低发病率

细菌性病害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湿度,即在有水滴、水膜及高空气湿度等覆盖时才能侵入。因此,调控好棚内湿度,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细菌性病害的发病几率。管理中,菜农可通过拉大风口、延长放风时间进行排湿、降湿。同时,在操作行内铺设碎秸秆或稻壳等有机物进行吸湿,对降低棚内湿度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选对药 用对药

病害防治更有效

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四大类:抗生素类,如新植霉素(90%新植霉素)、中生菌素(3%中生菌素)等;铜制剂,如氢氧化铜、琥胶肥酸铜等;唑类药剂,如叶枯唑、噻唑锌等;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多用于病害预防)。

选对了药剂后,还要用对药,也就是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用药。例如,斑点型、叶枯型,可采用药剂喷施的方式,叶面喷施噻菌铜,混配中生菌素。腐烂型,可采用药剂涂抹方式,先用小刀刮去病部的腐烂部分,然后用抗生素、铜制剂或其它治疗细菌的药剂调成糊状对病变部位进行涂抹,提高用药效果。对于茎秆内部的病害,如细菌性髓部坏死,可采用药剂注射的办法,用可杀得叁仟、喹啉铜等铜制剂配合中生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注射;青枯型或枯萎型,可采用药剂灌根方式,用春雷·王铜或硫酸铜·钙+叶枯唑灌根。通过合理选药,针对性用药,提高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据《北方蔬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