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9 期 / 第8版:农村创新创业
克麦村:车厘子映红增收路

本报讯 日前,笔者来到甘孜州乡城县然乌乡克麦村,只见9月的克麦村依然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走进一看,村内更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为车厘子树施肥、除草、松土、除虫等,在村民们的精心呵护下,车厘子树枝繁叶茂。

克麦村距离乡城县城32公里,过去全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季节性的虫草、松茸等,村民们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如何让村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一直是困扰该村党支部书记益西丁真及村“两委”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来自云南的游客来到益西丁真家里借宿,好客的益西丁真把自己种植的车厘子拿给游客品尝。品尝后,游客评价车厘子味道十分不错,建议益西丁真扩大种植范围,待车厘子成熟后一定很畅销。

在游客的启发下,益西丁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家中剩余的车厘子运到县城售卖,最终卖了2000余元。看到种植车厘子带来的经济效益后,益西丁真盘算起来:如果以集体经济的形式种植车厘子,那么村民们都会有新的收入渠道。随后,他便将自己的想法与村“两委”干部进行了交流,大家都一致同意种植车厘子。

思路决定出路。2019年,在村“两委”的引导下,群众克服了消极思想和“等、靠、要”的心理,在克麦村后山开垦出80亩果园,种植车厘子果树1500余株。同时,该村自谋产业发展的举措得到了县农牧农村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县农牧农村局为该村提供了免费的优质树苗和专业的技术指导,为全村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车厘子树栽下后,三年就能挂果,粗略估算一棵树能收100公斤鲜果,我们村一年就能收入二三十万。”看到眼前生机盎然的果树,益西丁真高兴地说。

如今,克麦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与村民建立了产业发展合作关系,在全村群众的精心呵护下,车厘子的存活率达99%。村民也从普通村民变成了创业者,真正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从“要我致富”到“我要致富”的转变,日子在红彤彤的果子的映衬下越来越红火。(赖红 本报通讯员 吴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