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6 期 / 第5版:科技扶贫
王敏: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刚过完正月大年,出栏的11头肥猪就净赚5000元,使我家经济实现了‘开门红’。”近日,目睹着圈舍里活蹦乱跳的猪仔和怀孕母猪,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众家村残疾人王敏兴奋难抑:“加上我还有的100头存栏猪和4亩‘春见’,今年预计收入将超过10万元。”

对于独臂肢残的王敏来说,几年前可没有这样的底气。据了解,今年40岁的王敏原本是一个身体强壮小伙子,2014年他在印刷厂务工时,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右臂截肢,成为三级肢体伤残。自失去务工能力以后,王敏无经济来源,父母年迈体弱需照顾,还要供养小孩上学,家里虽有几亩果树,但缺管理技术,卖果收入甚少。因此,全家生计主要依靠他妻子在当地务工来维持,日子越过越窘迫。

“要摆脱困境、重振家庭,我就不能闲待下去。”王敏苦思着自己发展的目标。

2014年,王敏被确立为精准扶贫对象,镇、村和帮扶干部了解到他有自主创业的意愿后,从扶贫先扶智开始,鼓励他参加了养猪、果技、电商等各类技术培训。在此基础上,王敏根据自家历来的养猪经验和现存条件,利用“充电”培训后掌握的养殖技术新知识,让父母当“下手”,靠独臂唱起精养的“主角”。3个月后,他养殖的一头母猪产下12头猪崽,将猪崽全养至80斤左右后上市销售,仅此一笔就收入5000余元。

自繁自养成本低、风险小,即使市场波动,总还是有赚的。于是,信心更足的王敏按照处理养殖污染的标准化要求,进一步扩大圈舍,改善养殖条件,将能繁母猪从1头增加到3头,从早到晚守候在圈舍,科学合理喂养管护,6个月后,3头母猪共产猪崽35头,喂养成商品猪出栏,除去饲料等成本,每头净赚400余元,加上他妻子就地务工、卖果的收入,残疾人建档立卡脱贫补贴以及扶贫生活补贴,2016年全家实际收入达到3.6万元,经过考评验收,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残疾人的奋斗更艰辛。近年来,王敏瞄准奔富路、达小康的更高目标,着力在促进家庭增收上做好“两篇”文章。一是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去年,他自繁自养的存栏猪达到68头,获纯利1.3万余元。二是抓果树品改提升效益。他特邀技术专家前来指导,对自家4亩低效脐橙大动“手术”,去年投产“春见”卖了2.4万元。种养两项和其他收入相加,全年家庭总收入比历年都高。对此,王敏深有感慨地说:“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只要踏踏实实苦干,依然能实现人生价值。”

(陶广汉 张开磊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