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1 期 / 第7版:农业高质量发展
彭州市宝山村:领秀天府 幸福宝山

彭州市宝山村坚持通过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发展工业筑牢集体经济基础,以集体经济企业建设旅游景区多向增加村民经济收入,以乡村旅游为载体通过培训教育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以旅游项目的建设提升村域整体环境、改善村民生活品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村民职工富裕、环境优美、文化丰富、管理科学”的具有山区特色的花园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彭州市宝山旅游景区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处于成德绵经济区中心、成渝经济区发展轴的西北区域合作中心以及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彭州段,距成都76公里。宝山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5个生产合作社,608户2060人。处于龙门山脉西北褶皱断裂带,依傍湔江河白水河流域,毗邻“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宝山村按照“国际化、精品化、特色化、系统化”的建设标准,逐步引导乡村旅游产业高水平、高品质发展,成为了“西部山区第一村”的热门旅游景区。

2008年,宝山村遭受“5.12”特大地震重创后,及时调整了原有发展思路,制定了以集体经济为载体助推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工业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通过产业互动,实现“以旅助农”的新发展模式。本着适度集中、产业支撑的原则,村域内规划了13个村民聚居点,与“一心四区”的旅游产业规划相辅相成,以“四区”为村民提供产业支撑,带动村域整体发展。在建设中,宝山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入大量资金对景观环境、公共安全设施进行了打造。到2014年,旅游景区三大功能区初步建设完成,2015年,旅游景区核心区域建设完成。

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即为“一心四区”中的“一心”。学院的建成,使宝山村形成“外教内训”模式,外教以“宝山模式”“名村经验”等为核心课程,为各地乡村相关从业者提供经验交流、学习创新的平台,提升村民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发展意识;内训以文化教育为主要方式,全面提升村民素养,达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加村民幸福指数的目的。宝山村的乡村旅游,带动了不同档次的乡村酒店整体发展,现已发展乡村酒店360余家,床位达15000余个,形成了一定的接待能力,吸引了不同的消费群体前来休闲度假。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5万余元,还带动了旅游型农业、旅游商品加工业、商品流通业、旅游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

◎村民增收致富

2014年宝山村接待游客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110万元。在2015年旅游景区核心区域建设完善后,宝山着手旅游“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融合发展,游客接待人次激增至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亿元。农家乐、乡村酒店从2014年的200家增长到2015年的近300家,实现较快发展。

◎村民素养提升

宝山村注重走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加强行业管理,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规范服务,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创办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借助平台优势资源,提升村民综合素质。

◎生活品质提升

积极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给排水、供电、天然气等;对全村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整治,修建运动中心、主题文化院落、“感恩、思源”文化活动广场;加大村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持力度等“隐形”分配方式,进一步改善了村民居住生活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