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9 期 / 第8版:副刊/墨香天府
农家土灶饭菜香

乔加林

在我童年时代,我们苏北农村家家户户都使用自制的土灶台烧锅做饭。说起土灶台,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没怎么见过。

早期的土灶很简易,都是用当地的泥土混合上麦麸,加水搅拌,和好土后,依照着一口铁锅用手小心翼翼地盘出一个圆筒土灶。为了美观,还要用手沾水来回把圆筒里外抹平,让灶壁厚实均匀。在太阳下晾干后,要刷一层厚厚的黄土皮子,抹得油光滑亮,摆放在厨房墙角,在上面一左一右安放两口铁锅。后来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土灶又改用土砖、红砖建造,上下两层,中间有漏灰条板,柴草燃烧后,灰就会漏到下面,利于柴草燃烧。土灶台一般都建在厨房的一角,紧靠窗口下,有长方形和半椭圆形两种,一根正方形的烟囱直通屋顶,每到做饭时分,整个村庄弥漫着菜肴的香味。

小时候,我学着帮母亲烧火,看着灶膛里燃烧的熊熊大火,却不知怎样去添柴,只是一味地往里塞干柴,本来烧得很旺的火,顿时被我压得死死的,不见一点火焰,只见浓浓的黑烟直往外冒,熏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在一边咳嗽干着急。母亲看着我狼狈的样子,对我说:“‘火心要空,人心要公,要把柴火支起来烧。那时候不懂母亲说的这句话,在我的理解上就是柴少添点,让火空心。我按照母亲的说法开始添火,在灶膛里掏出多余的柴火,用火棍子把干柴支起来,让火空心,看着火还着不起来,一时情急忘记了旁边的风箱,直接用嘴对着灶膛口吹气。突然,火苗从灶膛口蹿出来,顿时闻到一股头发烧焦的味道,我赶紧跑到堂屋的镜子前一看,眉毛、头发都被烧焦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逐渐明白了母亲说的那句话:柴火中间空起来,才能让火接触到更多的氧气,让火烧得更旺;做人应该把公道放在首位,才能无愧于心。

土灶台,大铁锅,虽说土,却被庄户人家拾掇得干干净净。如果谁家有烧猪肉的,肉香味能飘满整个村庄。柴火饭的撩人肺腑,如果没有乡居的体验,恐怕是很难说出它的滋味。

记忆里,母亲每天都在灶台上忙这忙那,锅碗瓢盆,叮叮当当;父亲坐在灶膛前,一把一把往灶膛里塞柴火,红红的火光,映照着父亲的脸,他脸上的皱纹,也在火光的闪烁跳跃中,或明或暗。锅里煮的菜,咕嘟嘟直响;母亲会不时跟父亲交代,灶膛里的柴火,或加或减;如果是蒸饭,等听见饭粒细微的爆响声,有香气开始溢出锅盖的时候,母亲会让父亲把灶膛里的火,慢慢焐着,锅里的饭,慢慢蒸,这样做出来的饭,又松又软。

如今,土灶台早已被煤气灶、燃气灶所替代,在乡村也难见其影了。这些工具用起来方便,但是,在我心里,却少了土灶里烧出来的故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