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2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关于内江市东兴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思考

■ 康厚林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坚持行政审批权力“能放则放”、审批服务流程“能优则优”、行政审批效率“能快则快”,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此为基础,东兴区立足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更称心、舒心、放心,让营商环境再优化、服务效率再高效,在抓机制、促创新、强支撑方面深入探索,继续做好优化营商环境这篇大文章,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优化营商环境对当前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内江市东兴区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改善基础设施“硬环境”,更要优化营商“软环境”,打造更好更快更实的营商环境显得十分重要。

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东兴区应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为导向,细化量化政务服务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让拓展行业、增加主体更加高效便捷,以此提升区域竞争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优化营商环境是聚集发展要素的重要抓手。东兴区要打造创业兴业热土、要素成本洼地,必须率先聚焦各类经营主体的“急难愁盼”,抓好营商环境优化、打造营商环境品牌,促进县域经济从传统的成本优势向以品牌、资本、技术、服务、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进而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财税收入、社会就业等产生积极影响。

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保障。东兴区认真落实“无事不扰”“首违不罚”,让企业专注一心谋发展;切实做好减税降费各项措施,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强化金融工具开发利用,为经营主体挑“引水”到井边;精简审批流程,让经营主体更快更好把握复苏先机,才能真正做到为企业纾难解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做法

通过对昆山的考察学习和分析对比,东兴区深挖自身在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等方面与昆山的共通点,坚定了高质量发展信心。同时梳理总结了在营商环境培育方面的短板与不足,并将其作为突破方向,在具体推进中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实效。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责任体系。东兴区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印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全面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设立21个由分管县级领导任组长的营商环境评价一级指标工作专班,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确保惠企政策及时兑现、助企纾困工作有效落实、企业反映问题跟进解决。明晰34个区级部门(单位)5510项行权事项,镇(街道)256项权力事项、56项公共服务事项和114项属地事项,按照“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逐步下放,促进扩权赋能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优化窗口设置,简化办事流程。围绕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减少办理成本,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务服务大厅设置12个综合受理窗口、1个综合出件窗口,集成市场监管、卫健、教育等领域49项审批事项,顺利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11个单位65项事项划转承接工作(第一批次7个单位48项事项,第二批次4个单位17项事项)。目前,全区“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时限缩短比例达88.15%,全程网办率达93.18%;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和17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站)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目前,“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群众诉求14件,群众反馈办结满意度100%。

加强阵地建设,推动服务前移。分三年三批次全域推进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实现医保、社保、就业、救助等政务服务事项和水、电、气、电视、通讯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200余项便民事项办理在镇村完成。落实“区级联系领导+小秘书”工作制和“311”帮扶行动,提供有事随叫随到,无事不打扰的“保姆式”服务,2022年一线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50余项。积极畅通“政银企”沟通渠道,协调驻区金融机构累计为民营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6亿元、项目融资10.5亿元。在大厅集中办理的同时,主动靠前,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为纳税人办理“减税降费”,确保利好政策“应享尽享”。

包容审慎监管,提升执法“温度”。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努力做到“无事不扰”。有序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综合执法、卫生健康、自然资源六大职能部门通过派驻方式将执法资源下沉基层,着力解决基层执法力量不足难题。加大基层执法人员“三张清单”培训力度,对轻微违法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自查整改机会,尽可能减少监管执法活动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打造阳光政务,促进诚信公平。完成全区社会信用信息(网站)及子平台建设,收集双公示数据行政许可9153条、行政处罚307条、企业信用承诺书288份,并已全部实现履约登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共收录4.23万条,联合奖惩黑名单(法人+自然人)信息1813条、红名单法人信息564条。切实规范招投标行为,评标专家按规定在四川省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选,按规定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挂网公开招标,积极推行电子招标及不见面开标。

通过努力,东兴区营商环境好评度持续走高,上海晶华胶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五个没想到”(没想到如此重视、没想到如此高效、没想到如此专业、没想到如此执着、没想到如此真诚)予以高度赞扬;办事效能不断提升,融通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顺利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投资洼地加快成型,顺利引进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上海特朗思大宇宙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世界500强、行业百强企业8户,年内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78.9亿元;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年内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256户、企业1159户,累计新增市场主体6415户,全区在册市场主体3.4万户,同比增长29%,12户企业纳入重点培育库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户,净增长9户,营商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快凸显。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考

当前,东兴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面临“时时处处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落实还有差距、部门协同联动不足、政务服务水平还待提升等现实问题。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需聚焦市委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营商环境的目标,从运转机制、改革创新、要素支撑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便捷度、体验度、满意度,科学谋划、补齐短板、加快推进。

完善工作机制,提升运转效能。一是完善政企沟通机制。继续落实好“区级联系领导+小秘书”工作制和“311”帮扶行动,主动化解矛盾、配置要素、解决问题。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作用,实行台账化管理,确保问题诉求收集一个、迅速解决一个。二是理顺内部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局长走流程”,让相关审批部门“一把手”落实部署、全链条亲身体验,彻底打破信息壁垒,摸清症结、理顺机制。针对发现的问题短板,督促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督办管理,确保“能改快改、应改尽改”,不断优化审批流程。三是创新社会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广“流程服务体验师”方法,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全过程、沉浸式开展业务办理体验,开展全流程“挑刺找茬”“把脉问诊”。持续强化纪律监督,严厉打击滥权妄为,乱伸手侵害企业利益等行为,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加强改革创新,畅通审批渠道。一是深入开展“裁枝叶”行动。在有审批职能的单位组织开展审批领域“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学习先进经验、梳理政策法规、收集各方诉求、积极开展论证;进一步简化流程、破除诟病,让公权力做到“法无授权即禁止”。二是大力推行“套餐制”服务。把审批的起点从接件再度前移到要件清单制定环节,制定更加简洁的“一单一图一表”审批要件清单,同步调整优化办事窗口设置,推动审批材料成套、审批环节集成,有效节约各类经营主体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三是稳步扩展“云审批”事项。加快行政审批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突出简洁优化系统功能布局,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探索通过“视频预踏勘”提供事前踏勘指导、政策解读,以视频方式了解企业现场情况,让企业提前了解需要满足的条件,避免企业因不了解相关设置标准而导致现场反复整改。

抓实要素支撑,做好服务保障。一是持续筑牢政策支撑。紧跟市委打造“中国甜食之都”决策部署,围绕发展天冬蜜饯、天冬膏等“甜品”产业,培育天冬饮料、天冬酒等“甜饮”产业,打造东兴食品工业名片。坚持发展以独有道地药材内江天冬为主导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继续实施“七位一体”发展战略。二是不断强化用地支撑。围绕盘活存量,对区内闲置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形成闲置资产台账,完善或调整规划,用于工业发展。聚焦培育增量,对各类工矿废弃地进行细致梳理,建立新增建设用地来源资料库,争取新增一批建设用地,统一调整到园区。三是全力夯实人才支撑。继续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大财政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以重点企业为主体,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人才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大力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等团队入驻,汇聚各类优质资源,不断推进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继续完善“引育管用留”工作机制,全力解决人才资金、安居、子女就学及就医等具体问题,营造重视人才、关注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作者系内江市东兴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