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7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子活动“5G创新生态论坛”在成都高新区举办。本次论坛由成都市经信委主办,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协办,成都市移动互联网协会承办。四川省经信委担任论坛指导单位。
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深圳云天励飞的相关专家以及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通信抗干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少谦等行业大咖助阵,共同分享5G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
行业大咖助阵
畅谈5G研发现状和未来应用
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是成都市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打造世界软件名城的重要工作平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成都软件业务收入2665亿元,增长13.2%。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273家,上市企业2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3家。
“5G国际标准(独立组网)发布,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次5G创新生态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徐菲带来题为《5G研发与推进情况》的演讲。她指出,在5G研发推进中,来自中国的学术文稿占到32%,涉及灵活系统设计、无线基础技术、服务化架构等各方面。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分享了中国移动在5G研究方面的进展。她认为,5G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到2030年,5G对我国GDP有望实现直接贡献3万亿元。她透露,目前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正积极布局,推进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接下来将在雄安、上海和成都成立三大产业研究院,并设立5G创新基金,同时在北京、上海、天津、四川、香港、硅谷和瑞典等地设立14个开放实验室。
“根据GSMA和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5G报告,到2025年中国的5G连接数将达到4.28亿,其中3/4为智能手机。”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陈运清在演讲中谈到,目前全球普遍看好5G对垂直行业的支撑和服务,全球运营商更是积极探索5G应用,创新商业模式。例如韩国电信公司在平昌冬奥会期间开展了同步看、全息实况、360VR、视频安防等5G视频业务;日本聚焦大型场馆服务、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和地震海啸的增强紧急呼救等方面应用;欧洲运营商则普遍关注5G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智能制造等。
当天的论坛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5G研究高级专家邱晶带来了《激活5G生命力之路》主题演讲。她指出,5G基础技术的创新和标准化为5G商业成功奠定基础。成都作为华为公司全球研发业务的重要布局地,承担了无线、存储、芯片等方向的重要研发任务,华为和电子科技大学形成了强强联合的合作关系,华为公司成都研究所近万名员工中约有30%出自电子科技大学。此外,双方还联合在成都打造了“5G技术试验场”,为全球5G发展做出了贡献。
加快发展步伐
成都将实施5G重大工程和示范性项目
论坛中,四川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介绍,四川在5G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首先是5G研发梯队完备,研究实力雄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拥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高校,中电10所、中电29所、中电30所、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华为、诺基亚贝尔、爱立信等主设备研发企业,形成了三个层面的研究平台。同时,电子科技大学参与了中国5G推进组及其所有专业小组的技术标准化工作,在5G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在实验平台与应用方面,四川拥有国家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先进无线通信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陈文涛指出,四川拥有电子科技大学与华为公司共同建设的全球首个“5G通信系统实验外场”和全国规模最大的“4G通信系统实验外场”等开放平台。电子科技大学还牵头和参与承担重点专项(专项三)和863计划与5G技术相关的近百个课题,其中相当部分成果已在华为、中兴、上海贝尔、大唐、中国移动等企业产业化应用。
作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5G试点城市之一,成都一直紧跟5G发展的步伐。早在2017年12月,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就在成都率先开通了川内首个5G试点基站,为后续的连续组网测试奠定坚实基础。
成都市经信委副主任王锐表示,成都将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并列出专项资金组织实施5G重大工程和示范性项目,打造5G研发试验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
(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