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8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南江县:互助养老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养老

本报讯 “老吴,起床没?今天天气好,你赶快收拾一下,带上白天要吃的药,来站里吃早饭,我们的山歌排练8点准时开始。”近日,巴中市南江县团结乡井田村老年人协会81岁的会长蒲友元在电话中跟82岁的吴大爷说道。

井田村委会副书记吴少安告诉笔者,今天该村互助养老服务站要组织开展秦巴地区老年山歌培训排练和老年抖音拍摄制作培训活动,并为最近要过生日的几位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举办集体生日宴会,而吴大爷正是当天的山歌学唱老师。

据了解,吴大爷是井田村村小的一名退休教师,膝下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南江县城务工,儿子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经商,老伴于前年病逝,由于不愿给儿女们添麻烦,又不愿离开最熟悉的老宅,目前就一个人在老家生活。

2022年,南江县民政局探索开展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工作时,吴少安率先动员蒲友元组织全村249名60岁以上老年人成立井田村老年人协会,并组建了一支包括村社干部、老党员、老干部、村医、留守妇女、低龄健康老年人在内的综合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队,设置了4个互助养老志愿服务联络点,定期开展巡访探视、助餐助医、应急代办互助养老服务活动。

井田村互助养老服务站利用闲置的村小校舍,由县民政局、乡党委政府规划指导,通过民政引领出一点、乡友贤达捐一些、整合其它政府项目共筹资85万元改建而成,现已建成长者食堂、电影院、百姓大舞台、棋牌室、康复室、“读懂中国”老党员活动室、“五老”聊天室等,主要用来开展本村及周边老年人集中日间照护服务活动。

“人人都要老,家家都有老。”现年51岁的吴少安自筹建互助养老服务站一年多以来,也有过委屈、有过迷惘,但每每收到本村在外乡友发来的感谢信息、打来的感激电话时,他觉得他的付出都值了。

井田村是南江县32个乡镇农村互助养老示范村的一个缩影。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60岁以上人口达12.4万人,占总人口的19.2%,其中农村老年人占比超60%以上。由于该县年轻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家庭小型化现象普遍,农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等困难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极为迫切。

近年来,南江县以“让所有老年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为目标,率先探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了县域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有效延伸了农村养老神经末梢,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自南江县农村互助养老示范活动开展以来,各地不断涌现“家门口”互助养老好做法。“我们这些独居老人相互帮忙,一起活动,一起拉家常,比原来一个人在家话都没人说好太多了。”红光镇柏山村78岁的陈大爷感触颇深。自红光镇开展“红色轻骑队+互助养老”活动以来,经常有红色轻骑队互助员为腿脚不利索的他代购农业物资和生活用品,村医还定期上门为他测血压、血糖,指导其健康饮食、合理用药。天池镇红豆村则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通过党员“驾考”+互助服务站+“红豆书屋”模式,全力打造基层治理示范点、互助养老示范点,开展文娱教育和节日慰问活动。84岁的何大爷既是一位空巢、高龄老人,又是“红豆书屋”的创办人,他利用其退休老校长的阅历和威望,积极开展老年人党史国情教育、农村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社区纠纷调解及老年人书画学习活动,不仅发挥了自身余热,还丰富了自已和村里其他老年人的生活。

南江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底,将实现全县32个乡镇309个村(社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全覆盖,让养老服务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不断提升全县农村养老服务质量。(何继军 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