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5 期 / 第7版:农业高质量发展
“幸福古村”守望幸福(二)

◎突出一个特色

“质朴原乡”是幸福古村最大的特色,它承载了不少人的乡愁记忆,还承载了上世纪知青上山下乡、战天斗地的青春记忆,是项目建设重点挖掘、重点突出的特色。本着“尊重村落记忆,尊重传统建筑、尊重生态环境”的原则,项目建设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乡村味道”:

一是乡村的灵魂。村民是村落的核心和主体,是古村落的灵魂,只有原住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乡村文化才能传承,乡村价值才能得以回归。一方面,示范民宿租用村民闲置房屋和院落进行统一打造,为原住民保留生产生活用房,使原住民不离开原来生活的院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另一方面,让村民作为旅游的服务者、经营者、管理者,最大限度参与到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过程中,作为乡村故事和乡村文化的传播者,与游客和谐共处,体现出古村的“活性”。

二是乡村的民居。幸福村民房多数为上世纪60~80年代的土墙青瓦民居院落,不少院落均以当地石条垒基、石条作柱、石板铺院,院内水缸、洗衣板等生活器具均以当地石材为材料,大部分墙体均用土砖砌成,多数还保留了农村传统特色的“堂屋”和“仓房”等,民房院落自成风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项目建设中保留了民房院落原有的外貌、内部结构,只对原有的石板院坝等进行整修、规范,恢复完善了“堂屋”“仓房”等设施,并在院落内适当的地方放置了犁、耙、风桶、石磨、蓑衣、斗笠、竹耙、瓢篼等传统农耕和农村生活用品,将村落传统特色建筑符号推广应用到各个院落的装修中,使整个院落更具“乡村味道”。

三是乡村的环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尊重原有村落的生态环境,不轻易改变原有村落机理。在景观节点和导视系统建设中,镌刻进这座村落的印迹,以谨慎的态度对村落进行自然地梳理。村民经年累月行走的生产便道,“修旧如旧”修整为旅游步道;废弃的猪槽种上野花野草,既是景观又是安全护栏;将磨刀石做成警示牌,粪桶做成垃圾桶,将干柴整齐码放于墙根成为装饰。村口古树下的石板凳,房前屋后和田边的草垛,屋檐下的玉米棒串,挑水池塘,长满苔藓的石板水渠,溪边桥头的水车和屋墙上斑驳的标语,处处都透出浓浓的乡村味道,处处都足以勾起人们记忆深处的乡村记忆。(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