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9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非遗传承
王世宏巧手弄蝶,永存五彩斑斓的美

王世宏设计蝴蝶画图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蝴蝶画又名蝶翅画,取材于大自然,由作画人手工剪贴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利用其独特的花纹,采用特殊工艺,拼接而成的工艺画,靠的是作画人的心灵手巧。

在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打渔山社区,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自幼便与蝴蝶结下不解之缘,30余年间创作出数百幅精美作品,他就是非遗传承人、泸州市城市宣传官、纳溪区新联会会员王世宏。潜心钻研蝴蝶画30余年时间里,他陆续获得了“四川工匠”“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农村手工艺大师”“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创新人物”等荣誉。

启梦  少年开启蝶舞人生

走进王世宏蝴蝶画工作室,宛若进入了艺术的天堂。墙壁上、画架上、橱窗里,用蝶翅制作的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小品等画作琳琅满目。拿起画作仔细端详,只见蝶羽翩翩,光影宛转,栩栩如生,堪称惊艳。

现年53岁的王世宏谈及蝴蝶画及其技艺时,如数家珍,“我国蝴蝶画始于明代晚期,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中国有蝴蝶1200余种,除国家保护品种和珍稀品种不能用于制作蝴蝶画外,有500余种普通蝴蝶可以利用。”

王世宏的祖籍在广东省汕头市,从曾祖父辈开始,家中就制作蝴蝶画。“我爷爷是私塾先生,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同时擅长各种昆虫标本制作。”王世宏说,受父辈影响,他自幼酷爱美术和蝴蝶昆虫标本制作,14岁时还师从泸州知名画家李润德学绘画。

“小时候,父亲工作时,嫌我吵闹,就做了一幅简易的蝴蝶画打发我去玩,当时我对这个玩意儿特别着迷。印象中,爷爷也会做蝴蝶画,看来它就是家族传统的技艺。”王世宏说,“昆虫标本是工艺品,蝴蝶画则是艺术品。当我看到那些美丽的蝴蝶,我就想留住它们的美,我认为蝴蝶画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沉淀  潜心传承蝴蝶画技艺

“执刀需静气,运刀如有神,制作蝴蝶画必须动作轻、呼吸轻。”在工作室里,王世宏一边讲解绘制决窍,一边用剪刀、镊子、排笔等工具展示了这门手工技艺。

“制作一幅精美的蝴蝶画,需要用成百上千只蝴蝶完成,一张张蝴蝶翅膀拼成一幅画作,并不是一件易事。”王世宏说,制作蝴蝶画的工艺很讲究,每一片蝴蝶翅膀都必须大小一致、颜色统一。“蝴蝶翅膀不仅要经过科学的回软、展翅、防腐、防蛀、干燥等工序,还需要工匠有很好的专注力和手艺,制作一幅蝴蝶画少则几周,多则数年时间。”

据王世宏介绍,蝴蝶画制作的第一步是采集蝶翅。采用普通和种群数量较大的蝴蝶,将蝴蝶以烤箱烘干或阴干后,用剪刀小心剪下翅膀备用,剪的时候要遵循“快、准、稳”的原则。第二步是设计图案。蝴蝶画的设计和选材是成画的关键。创作材料只能是蝴蝶,设计之初就必须要考虑蝶翅是否能呈现出想要的效果。构思好图案后,将图案描绘或临摹在卡纸上。第三步是加工与试排蝶翅。根据图案的结构、形状等特点,将蝶翅剪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翅坯,用镊子将翅坯夹在图案上试排。在试排中,对不符合要求的翅坯进行再加工,直至合适为止。第四步是将翅坯拼贴成形。将翅坯按试排好的图案用胶水粘贴在卡纸上,拼贴是制作蝴蝶画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力求层次分明、繁而不乱。

“蝴蝶画制作还讲究色彩与结构的巧妙组合,根据蝶翅的色彩、光泽和花纹等特点,运用好‘疏、密、厚、薄’的手法。”王世宏说,一幅好的蝴蝶画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想象力、绘画功底和蝴蝶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王世宏因蝴蝶画出彩,创作的《十二生肖》《国画》等10余幅蝴蝶画系列产品屡获全国大奖。泸州蝴蝶画被评为城市文化名片,蝴蝶画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王世宏蝴蝶画作品《雨坛彩龙》

王世宏蝴蝶画作品《泸州报恩塔》

立志  打造泸州新文化名片

“王世宏虽然名声在外,但他初心未改,常心系困难群众,热衷社会公益事业,先后举办蝴蝶画制作技艺公益培训班40余场次,多次上门手把手传授蝴蝶画制作技艺,让2000余人次受益。”打渔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彩鸿说,近两年,王世宏还帮助50余名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残疾人、脱贫户掌握蝴蝶画制作技艺,让他们实现居家就业,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据泸州市纳溪区残联理事长张祖海介绍,王世宏还与市、区残联合作,面向残疾儿童等不定期开设蝴蝶画公益课堂,帮助残疾儿童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蝴蝶画的价值,更坚定了要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的信心。”王世宏说,现在两个女儿在他的熏陶和引导下也爱上了蝴蝶画,立志要将蝴蝶画发扬光大。

“我希望有一天蝴蝶画能够像泸州的酒一样,成为泸州的旅游文化名片,让人回味、品鉴和欣赏。”王世宏说。

目前,蝴蝶画已成功入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让王世宏更加增强了创作和传承蝴蝶画的信心。李小波 本报记者 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