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 期 / 第7版: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作物打药小技巧

农作物打药,除了把控用药时机、药剂选择和混配外,还需要一些技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根据温度及其变化趋势,确定打药时间

无论是植物、昆虫还是病菌,20~30℃都是适宜的温度,25℃则是其最活跃的温度。此时打药对病虫草会更有效,对作物更安全。

◎夏天高温季节,打药时间应该在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4点以后。

◎春秋凉爽季节,应该选择在上午10点以后下午2点之前。

◎冬春季的大棚,最好选择晴暖天气的上午打药。

2.根据湿度及其变化趋势,确定打药时间

从喷头喷出来的药液沉积在靶标上之后,需要展开形成均匀的药膜才能最大幅度的覆盖在靶标表面上,进而“掩杀”靶标上的病虫害。药液从沉积到展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大。

◎空气湿度小,药滴里的水分会快速蒸发到空气中,甚至等不到药液铺展在靶标上,这会降低药效,甚至导致作物出现灼烧性药害斑。

◎空气湿度过大,沉积在植株表面上的药液,尤其是大雾滴就很容易凝聚成更大的液滴,并滴落到植株下部从而产生药害。

因此,打药时间还需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空气湿度略显干燥时,另一个是打药后药液在日落前能够在靶标表面形成干涸药膜的时候。

3.特别提醒

按稀释倍数在每桶水中添加药剂后,还要考虑每亩地需要几桶水、喷洒行进速度等细节。

目前,受劳动力的制约,很多人采取往药液箱中加量兑药、快步喷洒的方法,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最合理的举措是选择喷雾性能更好的器械,或者按产品说明书兑药并仔细喷洒。

一般来说,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喷头要和靶标保持在30~50厘米的距离,机动喷雾机则要保持在100厘米左右的距离。同时,根据喷雾器及其喷头的性能,摆动喷头让药雾飘落在靶标上,药效会更好。(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