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农业研究所。
选育目的
四川盆地小麦最主要种植模式为稻麦两熟制,在此模式下,水稻在8月底到9月初收获,而传统小麦品种的安全播期在10月底到11月初,因此在水稻收获到小麦播种期间,土地有近2个月的空闲期。四川农业大学生态农业研究所率先坚持在早播条件下(10月中下旬)进行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目的是提前小麦的安全播种期、增加全生育期,以充分利四川盆地10月中下旬这段时期的光热水资源,最终提高小麦产量。由于这类品种的安全播期较早,在早播条件下成熟期也较早,所以我们称之为早播早熟型。川农32的最适播期在
主要特征特性
春性,全生育期182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叶片宽度适中,叶色较浅;株型较紧凑,株高86厘米左右,抗倒伏;穗层整齐,蜡粉轻,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穗粒数41粒左右;籽粒白色,卵圆形,半角质,籽粒饱满,千粒重47克左右。
产量表现
两年试验结果:2014~2015年度试验中平均亩产403.24公斤,比对照绵麦367(平均亩产386.53公斤)增产4.32%;2015~2016年度试验中平均亩产370.42公斤,比对照绵麦367(平均亩产339.62斤)增产9.07%。两年试点平均亩产386.83公斤,比对照绵麦367(平均亩产363.08公斤)增产6.54%。两年平均有效穗23.8万/亩,平均穗粒数41.6粒/穗,平均千粒重47.4克。
生产试验结果
2016~2017年在双流、射洪、绵阳、内江、邻水和达州6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达378.47公斤,比对照绵麦367(平均亩产348.33公斤)增产8.65%,6处试点全部增产。
品质表现
2016年由荣县、井研送样,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分析结果为:容重 734~774 克/升,平均754 克/升;粗蛋白质含量11.74~13.16%,平均12.45%;湿面筋23.1~27.5%,平均25.3%;沉降值25~31.5毫升,平均 28.25 毫升;稳定时间 1.7~3.3分钟,平均2.5分钟。
抗病性
2014~2015年省植保所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为: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2015~2016省植保所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为: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
①播期:10月下旬播种为宜,比传统品种提前一周左右。②基本苗:每亩10~12万。③施肥:亩施纯氮12~15公斤,配合施磷、钾肥。重施底肥,后期可适当增施追肥。④田间管理:注意排湿、除草,注意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⑤适时收获,可在籽粒水份降到20%左右收获。
主要优缺点
主要优点:①适播期较早。可以在10月下旬播种,比传统品种提前一周左右,此时土壤水份适中,光照好,温度适宜,种子发芽出苗好。②丰产性好。在10月下旬播种,产量可达到或超过现有的产量最高品种的平均水平。③植株较矮,抗倒性好。
缺点:①宜早播而不宜晚播,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