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3 期 / 第1版:要闻
赵汝进:让更多中国奇迹在星河中闪耀

赵汝进开展“嫦娥三号”模拟月场试验

人物名片:

赵汝进,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空天光电技术事业部第一党支部书记,获评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中科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学者。他长期奋斗在科研一线,先后承担了“北斗三号”工程、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多项重大航天任务中的关键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制工作。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国产化星敏感器,成功应用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攻克了月面成像彩色定标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完成了中国首次无人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2019年1月;“嫦娥四号”着陆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机在月背完成了360度环拍,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拍摄的首张全景彩色图片诞生;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2021年2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022年9月,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获国家批复,目前进展顺利……

十余年间,从“北斗”“嫦娥”,到“天宫”“天问”,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造着新的历史。而每一次航天“大动作”,中国科学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从未缺席,历代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赵汝进便是其中一员。十余年间,他不仅是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自主可控的参与者、贡献者。

临危不乱

取得瞩目成绩让世界惊艳

2019年1月,搭载“成都创造”高清彩色图像地形地貌相机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世界首张月球背面全景环拍彩色图像随之诞生。这个足以载入人类航天史的“第一次”,正是赵汝进以及他所在的科技工作者团队参与创造的。

“嫦娥四号”落月后,地形地貌相机却在首次开机时突发异常,赵汝进悬着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此次地形地貌相机所拍摄的画面,将作为重要成果在落月一周左右公开发布,若相机无法获取正确图像,这意味着“嫦娥四号”任务目标无法圆满完成。一时间,赵汝进和同事们压力陡增。

怎么办?“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可循。所以面对困难的唯一解决方法就是行动起来,在尝试中寻找答案。”赵汝进所在团队初步评估相机在轨工作状态后,当机立断成立归零小组,立刻组织团队开展相机排障工作。

此时,留给团队的时间只有7天,168个小时!

怎么高效解决问题?赵汝进带队,把调度人员兵分三路,从相机工作原理入手分析可能存在的故障、利用地面样机复现故障现象、分析月面成像数据摸清故障规律,不断细化数据、摸排流程。

期间,赵汝进统筹调度,白天分析查找问题,晚上整理汇总报告,几乎马不停蹄,昼夜无休。几天下来他一脸倦容、满脸胡渣子,而他却笑着说:“蓄须明志,什么时候解决问题,什么时候刮胡子。”

经过数天密集排障,地形地貌相机在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成功拍摄了月背艾特肯盆地区域360度环拍彩色高清全景拼接图像,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全景环拍彩色图像。随即,这张图片迅速“出圈”,火遍全球。

“嫦娥四号”任务宣布圆满成功那一刻,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掌声雷动,赵汝进心中涌出感谢、感恩、感动之情,久未平复。

赵汝进参与“嫦娥四号”彩色定标讨论

深耕创新

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赵汝进的科研生涯中,见证过太多的“首次”。

上世纪中国航天不具备星敏感器自主研制能力,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北斗三号”工程启动前,遍寻国内仍无可适用于北斗的国产星敏感器产品。赵汝进作为“北斗三号”卫星国产化星敏感器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经过近10年的专项攻关,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

2020年,在赵汝进团队的努力钻研下,首次实现北斗卫星星敏感器全国产化,助力“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为星敏感器摆脱进口依赖打下坚实基础。

“十年之间,在我从事的航天领域里,见证了太多‘全球首次’‘中国首次’,很庆幸的是,我们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践行者。”赵汝进倍感自豪的同时,也深知作为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我们就是要把科学精神的种子传递下去,让探索未知的力量在未来开花。”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赵汝进积极开展科学传播工作。他作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空天光电技术事业部第一党支部书记,连续多年带领支部党员深入雅安名山革命老区,开展“光照名山学子”助学活动,共帮扶20余名优秀中小学生;他积极指导学生撰写科普文章,参加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举办的历届暑假夏令营科普活动,提升学生对光学学科的认识……正因如此,赵汝进获聘成都市青少年宫“校外科技辅导员”,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评为“科学传播先锋”等。

“我记得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讲了一句话,‘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件事情——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向未来,赵汝进认为,要再下“深水区”,更好更快地推动科技创新,早日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谈及再次奔月,赵汝进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相关研究团队正专注于为“嫦娥七号”研制升级版的地形地貌相机,聚焦提升相机整体功能、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持续更新产品研制。

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会有仰望星空的底气,中国航天人奋楫星海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在璀璨星河里,赵汝进和他的同事们必将写下更多新的太空奇迹,让更多中国奇迹在星河中闪耀。(本报记者 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