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天府粮仓”示范区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眉山考察,作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重要指示。作为四川省粮食主产区,眉山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国之大者”的站位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工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千方百计保地稳粮,努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示范区,为全国粮食生产贡献更多力量。
把保地稳粮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落到实处,作为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这盘大棋眉山如何落子?胸有成竹的眉山有着自己的答案——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如创新编制出台了《四川省眉山市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规划(2022—2025年)》,还整市建设高标准农田,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多方发力,用科技激活眉山现代农业发展的“金链条”。
透过眉山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不难看出“科技”在“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这条路上的重要性。科技兴农、科技助农、科技强农是眉山一以贯之的行动,科技已成为眉山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因,孕育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科技赋能 环环紧扣
解码破题 汇聚农业科技创新澎湃动能
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
洪雅县高标准农田
“高产、优质、高效是永恒的主题,‘五良’种法是现代农业所需,环环相扣的科技为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仲夏时节,走进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永丰片区,田野里扑面吹来“科技风”。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一边查看着永丰片区水稻中试基地水稻生产情况,一边介绍科技赋能的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脚踩泥泞,行走眉山田野,目之所见,创新的故事时刻在上演。
在永丰村1500亩水稻中试基地稻田里,79个水稻新品种正在开展选育试验。今年,中试基地的试验品种主要从产量高、品质优、适合机械化、抗性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确保优中选优,希望能选育出3~5个与当地生长环境匹配度更高的优良品种。
在彭山区数智水稻示范基地,新建有高科技的育秧工厂,打造了1100亩高标准农田,用于水稻数字化生产管理。水稻生产从育到收,全过程实现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育秧流水线实现了水稻生产的“机器换人”,开启了彭山智能化育秧新模式。
在眉山市域范围内,还有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天府星座”遥感卫星,由眉山自主发射的10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2颗高光谱卫星、2颗SAR卫星组成,集高分遥感、高光谱成像、雷达观测等功能于一体。眉山依托“天府星座”遥感卫星,建立了田长制智慧管理系统,构建1875名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和8012名网格员、农技员、执法员、监督员等“四员”包片联户机制,强化“空天地网”立体化监管,为眉山耕地撂荒治理、耕地用途管控工作嵌入了智慧的内核。
从水稻中试基地,到数智水稻示范基地,再到卫星遥感技术,这些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农业技术,环环相扣,汇聚起农业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让科技力量滋润眉州“良田”,送来科技赋能的强劲“东风”,为眉山现代农业发展解码破题,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
优粮优产 藏粮于技
多力齐发 激活粮食丰产丰收“金链条”
仲夏时节,眉州大地万物蓬勃生长,一幅幅“科技农耕图”在广袤的田野上铺展开来:永丰片区,在操作手的指令下,多架农用植保无人机“嗡”地一声腾空而起,按照设定好的轨迹精准地对秧苗进行农药喷洒;在青神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市级示范片核心区,只见成片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田成方、管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插秧、粮田数字化管理……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这些创新的现代农业技术在眉山农业生产一线辛苦“耕耘”,让眉山建设“天府粮仓”示范区的支撑保障越来越坚实。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藏粮于技”是关键。把农业科技运用到粮食生产的各环节,提升播种效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是眉山一直以来的躬身实践。眉山深知,实现粮食安全,良种是根本,良田是基础,良机是推动,良技是手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建好守好沃野良田才有丰谷满仓。不久前,眉山市发布了《四川省眉山市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规划(2022—2025年)》,明确整市建设高标准农田,计划五年投入20.8亿元、新建52.5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应建尽建、提标改建,确保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覆盖。
仲夏时节,在洪雅县青衣江流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柳江—东岳”示范片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里,不久前栽插的水稻秧苗一片绿色、长势喜人,蕴藏着今年的丰收。该片区自去年10月开始,历时5个月,建成了“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的2000亩高标准粮田,并于5月15日全面高效完成插秧。
洪雅县作为全省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县,今年将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8万亩,并在2年内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努力探索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洪雅模式。
无独有偶。在打造“良田”方面,东坡区坚持规划引领,发布了《眉山市东坡区永丰片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围绕“万亩稻花香·太和永丰村”的建设主题,谋划实施“六大行动”“七项改革事项”“九个重点项目”。坚持融合发展,规模推进高效轮作、生态种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示范带动,坚持园区带动与龙头支撑互驱,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以产业兴旺促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重要的生产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除了良田,在眉山,农民会种地也“慧”种地。“优粮优产,首先要依靠科技装备的支撑。”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眉山不断加快农机科技创新、装备结构优化、农业新技术推广,多力齐发,为现代农业提供机械化支撑,让农机农技农艺相结合,擦出火花。
院地携手 强强联合
以智提质 扎紧扎牢眉山现代农业根基
中国农技协四川东坡永丰水稻科技小院授牌现场
仁寿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实验田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科技赋能。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科技和人才。而科技小院为乡村带来的正是科技和人才的宝贵财富。对于科技小院的建设,眉山从未止步。
6月初挂牌运行的中国农技协四川东坡永丰水稻科技小院(以下简称“水稻科技小院”)便是最好的例证。此举是“校地合作、科技助农”的永丰大事记,也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实践成果,更是打造永丰稻谷飘香、加速“天府粮仓”建设进程的新起点。
据了解,借力水稻科技小院,眉山将与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团队开展水稻种植系列技术合作,设立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科研平台,以面对面交流、组织田间观摩、外出考察学习、科技长廊展示和课堂进田间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推动水稻优质高效生产,逐步实现水稻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协同发展,探索水稻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路径。
与水稻科技小院同步获批的“国字号”科技小院——仁寿大豆/玉米科技小院也在书写着以智提质的新篇章。
早在2007年,眉山就引进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的试验团队,在仁寿县建立试验田,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除了创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外,该团队还在农机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攻克小株距分带同步精准播种、分带变量喷雾、高通量低破碎脱粒等关键技术,研制出高效的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机具,实现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科研助力,新型农业技术在眉山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增产增收不增地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带领团队历时23年的攻关成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写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该技术继2020年、2022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的第三次入选,也是四川省首个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加以推广的农业技术模式。
院地携手、强强联合,眉山除了创设“国字号”科技小院外,还在院士(专家)工作站上下深功夫。自2018年以来,眉山市已开展四批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认定。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2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粮油类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眉山将依托这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创新模式机制,以“智”助农、兴农、育农,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大局,让科研成果在眉州大地落地生根。
用科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下“绣花”功夫,做长久文章,眼下的眉山正聚力打造“美田弥望、稻谷飘香、物阜民丰、幸福和乐”的“天府粮仓”示范区,强化科技兴农、质量兴农,以科技助力“粮”辰美景,把农业大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书写“天府粮仓”示范区新篇章。
如今,放眼眉州大地的广袤田野,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本报记者 苏文保)
(本版图片由眉山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