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乐山市金口河区八月林自然保护中心主任,2019年到八月林自然保护区工作。几年来,他发现了国内罕见的一级保护动物大灵猫的分布特征,监测到了迄今为止国内最多的大灵猫有效记录,记录到了金口河历史上首张大熊猫的影像照片……
扎根深山
用脚步丈量青春
八月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我国西南山地之间的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也是大熊猫凉山种群的重要廊道,重点保护四川山鹧鸪、大熊猫、大灵猫、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清晨,八月林自然保护区半山腰上萦绕着几缕白烟,穿上工作服,带上巡护所需物品,王琦和同事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巡护。“保护区里有50多条巡护线路,140多台红外触发相机,我们每年巡护里程达80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成都,要走两个来回。”王琦说。
爬坡上坎、蹚水过河,一年四季,王琦和同事穿梭在这片高海拔原始密林里,饿了吃干粮,累了坐地上,在山中搭帐篷过夜也是家常便饭。“每次上山巡护,老王总是走在最前面,一边开路一边给我们讲解野外知识。”同事王菲颇有感触地说,“王琦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朋友、大哥,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留学美国到扎根中国西南深山,王琦坦言,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以前我只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别人送来的DNA样本,来到八月林后,每天行走在林野之间,看到这里的点滴变化,我感受到了行动的力量。”
迎难而上
用情守护美好家园
八月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63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之前唯一能证明大熊猫存在的记录还是在2005年大熊猫三调中发现的并不新鲜的熊猫粪便。
追根究底,该保护区周围居住的多是少数民族,受地理条件、民俗文化、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当地村民祖祖辈辈以挖药、采笋、打猎、放牧为生。因此,保护区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
怎么保护好这片森林?2019年,初来乍到的王琦准备先从内部攻关。他的第一次尝试是关上保护区大门,但并不成功,因为保护区内的森林和区外的村庄紧紧相连,一堵有形的大门并不能阻止村民从无数条小路继续进山。
此后,王琦带着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想办法与当地村民建立联系,甚至“一户一策”为村民解决生计问题。1200多次走访,王琦和同事们用真诚打动了村民,从最初的给村民定规矩,到后来村民自觉给自己定规矩。
“想要保护好这片林子,改变乡亲们对山的依赖,先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让保护区与村民达成保护共识,一起守护这片山。”王琦说。
如今,保护区和周边村民建立了村民入区共管模式,村民每次进入保护区,都会留下自己的轨迹,也会自觉把每一片垃圾带走。八月林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生生不息
洒下汗水收获喜悦
2020年5月,八月林自然保护区第一次记录到大熊猫的红外相机影像,消失15年的大熊猫回来了。在过去五年时间里,八月林自然保护区物种记录还增加了7种兽类和20余种鸟类。
值得一提的是,2021~2022年,八月林自然保护区连续监测到了上百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灵猫的踪迹,使得八月林成了国内记录到大灵猫最多的保护区。王琦也根据拍摄内容,摸索总结出了大灵猫的分布特点。
五年来,王琦带着八月林的巡护员日复一日穿行在布满荆棘的密林里,5万公里总巡护量、上千次村民走访、几百万字的老乡日记,这群“最美守护者”的身影就此成为了绿水青山间的独特风景。(周家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