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1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他是三台县岁数最大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户——年逾古稀 脑中装有明白账

农产品成本调查户全省有 1100户,他们和整个成本调查系统人员一起,构成和支撑起农产品成本调查体系。但是农产品成本调查户的门槛低、补助低,许多中青年农户不愿干。据绵阳市三台县发改局价格股农产品调查员陈燕介绍,她对接的农产品调查户均是同事介绍的亲朋好友,且年龄偏大,往往需要在每个调查点选择一个认真负责的调查户作为“点长”,综合各调查户记录的数据,确保记账的准确性。

今年73岁的芦溪镇星楼村二组老农陈昌松,是三台县岁数最大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户。7年来,陈昌松作为调查点“点长”,将麦冬的收支账一五一十的记录清楚,向农产品调查员交出一本明白账。

坚持记账多年 收支变得明晰

6月22日,满头银发的陈昌松正在麦冬地里除草。陈昌松种麦冬近40年,并且还在麦冬地里套种了玉米,年年都有一个不错的收成。

“对于种植麦冬的种苗、农药、人工、肥料等各项成本,我都了如指掌。”陈昌松说,“正因如此,我在66岁那年经过推荐成为了一名农产品成本调查户。”

前四五年,每到麦冬抢种抢收时节,陈昌松都将每一项收支逐一记录到《农产品调查登记簿》上,每年上交一本。可是最近一两年,陈昌松的眼睛不好使了,而登记簿上的表格又密密麻麻,他每记一次账都很吃力,女儿看着心疼,想为父亲做点事,便每周都回家,且每逢清明前后麦冬抢种抢收时节,向单位请十天半个月年假回家帮助父亲。这样,陈昌松就将每次的收支向女儿口授,由女儿代他记账。

尽管如此,陈昌松脑子里依然装着一本明白账。他家种了3亩麦冬,投入多少、收入多少,都一清二楚。

“成本是在逐年的上涨。”陈昌松说,“比如,往年的尿素在100~110元/包,今年涨到了140~150元/包;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人工成本也在涨,请人栽麦冬的工钱,就从往年的120~140元/天涨到了今年的180元/天,而且请人挖麦冬还必须提前一周预约才行,否则请不到人。”

记账悟出规律 灵活控制成本

陈昌松作为调查点位的“点长”,为了确保记账数据的真实性,他经常要与村里的另外几个农产品成本调查户沟通、核对,并督促他们认真记账。

通过记账,他们发现农资成本几乎每年都在上涨,可农户们却从不提前储备农资,往往采取“水来便开沟”的对策。原来农户们均是一家一户的、规模不大,对农资的需求量不是很多,且农资都有有效期,一旦用不完反而造成浪费。

凭着多年的种植经验,陈昌松清楚地知道他的3亩麦冬一年的总投入在3.5万元上下,但是能赚多少,全看麦冬的市场行情。“麦冬的行情大起大落、很不稳定,像今年的干麦冬就从前几年的每公斤40多元涨到了每公斤60多元,这种波动完全是市场在调节,农户决定不了。”陈昌松说。

通过记账,陈昌松悟到一个规律:只要肥料相因,人工也相应相因,而人工相因,麦冬的价格则相因。不管农资成本如何涨跌,陈昌松都表示要把麦冬种下去。“我们这里的土壤适合种麦冬,不种麦冬又种啥呢?”陈昌松说,“不种麦冬,收入更不好,好在我们在麦冬地都套种有玉米,一季还能产750公斤玉米。”

据陈昌松介绍,农产品调查员每年的补助不多,但他仍然打算继续干下去,为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农产品成本预测服务。(周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