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成都都江堰市科协联合都江堰市应急管理局立足于“三遗”之城优势,积极把保护自然、敬畏自然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贯穿于应急管理全过程,积极推进“应急课堂”品牌创建,为防震减灾救灾科普教育书写都江堰应急篇章。
以“防灾减灾”为重点,突出科普教育特色。市科协结合防震减灾、防汛减灾、地灾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探索推出了“应急课堂”品牌,组建1500余人的志愿者、15人的应急科普老师团队,常态开展自然科普进社区、进学校等“七进”活动,努力当好应急管理的先锋、防震减灾的示范、专业化志愿服务的典型。
以“五化联动”为载体,完善科普教育机制。常态化推进,在“国际防灾减灾日”等时间节点举办相关主题活动;长效化运作,从提高广大群众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目的出发,既考虑当前群众需要,又兼顾社会发展长远需要;协同化实施,整合基地和人才资源,联合开展教育活动;信息化联通,每月至少发送微信2期以上、在媒体播放防灾减灾活动成果4次以上;特色化引领,积极探索应急管理与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志愿服务互动融合实施经验。
以“三个需求”为导向,夯实科普教育基础。为满足社会、学校、个人安全需求,设置了《我身边的地质现象》《地震时如何第一时间科学避震》等课程,编写了《防灾减灾使用手册》《为了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宣传资料和应急科普体验手册,制定了4条科普体验路线、制作了12种防灾减灾文化产品,努力让更多的群众变成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的宣传员、实践者。
以“三个创优”为目标,彰显科普教育成效。积极在志愿服务、科普教育、团队建设三个方面争先创优,开展“自然灾害联合巡查体验”等活动12次,与市文体旅局合作共建都江堰地震博物馆等,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都江堰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