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6亿的哮喘患者,其中死亡病例约为43.6万例。在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为4.2%,约有4570万。
对于哮喘,不少人还停留在影视作品中“气促、呼吸困难”的表现上,认为哮喘就是呼吸不上来、气短、喘息,无喘息症状就不是哮喘。然而,这样理解并不准确。哮喘患者遇见冷空气及干燥空气等刺激时容易发作,典型的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可伴有气促、胸闷或咳嗽。不过,临床上还存在许多不典型哮喘,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胸闷变异性哮喘,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隐匿性哮喘,无典型哮喘症状,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
专家介绍,约三分之一的慢性咳嗽患者实际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类患者只咳不喘、干咳不断,常被误诊为感冒或慢性支气管炎,服用大量抗生素和止咳药后却不见好转,部分患者后期会发展为典型哮喘。而胸闷变异性哮喘是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胸闷加之呼吸受阻,与慢阻肺症状相似,但又具有哮喘诊断特征。
专家强调,非典型哮喘潜在患者数量大,有哮喘家族疾病史、慢性咳嗽大于8周且夜间加重的人群,以及不明原因胸闷的人群,都应引起重视,必要时应前往医院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触发哮喘呢?花粉、尘螨、动物皮毛、冷暖空气交替等都有可能成为诱因。因此,患者应在确诊后进行过敏原测试,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规避。
至于如何防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马艳良认为,呼吸道防护至关重要。需防过敏、防感染,流感等因素也可能成为哮喘的诱发因素。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姜纯国建议,患者应常备药物,特别是吸入药物,平时尽量保持身心放松稳定的状态。
(综合自光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