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9 期 / 第3版:科协之窗
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今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我省各地将举办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其间,各地紧扣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主题,精心策划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覆盖赛事观摩、科技体验、科普市集等,为不同群体提供多元化参与路径,以此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彭州市科普研学活动现场。彭州市科协供图

成都:40余场特色活动掀起全民科普热潮

科普月期间,成都市以全民科学狂欢为定位,策划了40余场形式新颖的科普活动,涵盖主场活动启动仪式、赛事竞技、文化传播、线上联动等,推动科普融入市民生活。

其中,2025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启动仪式除启动环节外,还将举办主题展览,示范带动全市形成重视科普、参与科普的良好氛围;以科技赋能新发展,科普共建幸福城为主题的2025年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决赛,将聚焦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面向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人群开展科学素质大赛;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四川汇演活动将通过艺术形式讲述科学家故事,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全国科普月暨川渝科普云联动活动则设置天府科普大咖说、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云市集等10个线上板块,实现川渝两地科普资源共享,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零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此外,成都市还遴选了10支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围绕乡村振兴、防灾减灾、科技教育等主题,深入学校、机关、企业、乡村、社区普及科学知识,如向农户讲解动植物病虫害科学防治方法,为社区老年人培训智能手机科普信息查询技能等。各县(市、区)也将结合实际,举办科幻电影展映、科普市集等延伸活动,推动科普服务向基层延伸。

截至目前,部分区县已经相继开展了全国科普月预热活动。

例如,成都市武侯区科协、红牌楼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语言飞船启航探索人工智能交互新世界活动,组织30余名青少年通过趣味讲解与动手实践,近距离接触人工智能技术。成都彭州市科协举办幻研彭州·科学奇遇季科普研学系列活动,组织参与者制作中药锤、拼接榫卯凳、DIY环保木筷,在实践中学科学、传技艺。据悉,8月中旬起彭州市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彭派百里画廊’·时空创想之旅为主题的系列特色活动陆续展开:线下科普剧场将轮番上演科学实验秀与科普研学小课堂;依托立体山水百里画廊生态人文资源及本地科普、科技资源设计12场沉浸式科普研学游;围绕穿越时空的匠造密码——从千年技艺到未来智造主线,串联科普研学基地、科技场馆,以过去一现在一未来时空叙事,展示生态环保科学知识、航空技术发展成果及3D打印等前沿科技,实现科普与文旅深度融合。

达州:六大主题活动构建多层次科普体系

达州市围绕全国科普月活动主题,打造六大核心活动,实现从省级赛事到基层服务的全覆盖,同时融入地方特色,推动科普精准落地。

9月,第三届四川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决赛将在达州市举办,全省8个市(州)代表队将齐聚赛场,通过知识比拼,展现各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果。同期启动的科创会·达州行活动,将集中展示该市工业、农业领域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为公众搭建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的平台。

当月,第三届达州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现场赛也将拉开帷幕,该赛事由达州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办,全市10支代表队参加,通过4个环节的现场竞赛,遴选出达州市科学素养标兵,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达州科技馆持续开展奇趣科普秀展演,通过科学实验秀、科学家故事剧、川剧变脸、机器人表演等多元化形式,将科学知识融入互动体验,吸引公众参与。达州市科协联合通川区科协、达川区科协组织科普专家进乡镇(社区),以可视化科普、体验式科普、生活化科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方式,开展科普宣传与讲座,解答群众关心的科学问题。市、县两级科普人员将同步开展全国流动科普设施联合行动,安排科普大篷车走进边远山区、科普设施薄弱的中小学校,为学生送去移动科普服务。

此外,天府科普大家说原创科普视频有奖征集活动正在推进,征集到的优秀作品将通过官方平台展播,以此鼓励公众参与科普内容创作。

达州市各县(市、区)还结合地域优势开展特色科普:宣汉县、万源市依托本地特色景观开展地质科普,解读地貌形成的科学原理;渠县、大竹县聚焦农业发展需求,组织智慧农业实训,向农户普及现代农业技术知识;高新区、东部经开区举办智能制造主题展览,展示产业科技成果;通川区、开江县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传统技艺,同步讲解技艺背后的科学原理,推动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融合传播。

资阳:动员社会力量拓宽科普参与渠道

资阳市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面向市级企事业单位、学(协)会及高校征集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项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构建多元化科普格局。

在特色活动方面,鼓励企业结合行业领域设计科普主题活动,如汽车企业开展汽车安全科学原理普及,医疗机构举办健康科普讲座,增进公众对行业科技的认知;组织科技工作者、行业专家面向青年科技人才、学生、企业家、公务员等群体,开展小规模、高频度、互动性强的前沿科普讲座,解读新技术、展示新成果,探讨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科普游活动整合各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惠民共享基地、科技小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资源,设计主题体验路线,开展打卡、探馆等活动,构建泛在可及的科普阵地服务圈,让公众就近感受科技魅力。科学文化进基层活动将覆盖学校、机关、企业、乡村、社区、军营,通过科普展览、科普讲堂、科普演出、科普市集、科幻电影展映、互动游戏等形式,为基层群众提供多样化科普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科普需求。

针对新媒体传播特点,资阳市推出千万IP创科普活动,鼓励公众挖掘本地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特色,以短视频等形式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城市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跨区域合作方面,四川科技馆与重庆科技馆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联合川渝两地50家优质科普基地,共同策划并推出2025“科普列车川渝行特色活动,以跨区域资源整合为核心,打破地域壁垒,构建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服务的科普合作新格局,推动两地科普资源互通共享,促进区域科普协同发展。

(综合自成都市科协、达州市科协、资阳市科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