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宾,现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采气工技能大师,中原油田采气工首席技师。曾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四川工匠”等称号。其工作室王红宾学习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四川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解决了高酸气田各类技术难题480余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3项、处级及以上技术成果120余项。
实干在气田一线
1988年,初入职场的王红宾满腔热忱,但很快他发现理论与实践存在巨大差距。深感知识经验储备匮乏的他,并不服输,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采气专家。
为了尽快上手工作,他废寝忘食地查阅资料,一遍又一遍地请教师傅,细心观察管线、设备、仪表工作状况,研究设备原理,背诵繁复的工艺参数,一有时间就蹲在现场装置设备前,对照工艺流程图一点一点琢磨。在“不懂—请教—思考—实践—总结”的无限循环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
2012年初,被调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普光分公司后,面对大量进口采气设备和难以理解的英文资料,他逐字逐句查找翻译,在夜以继日的努力下,不但掌握了这些“洋设备”的“脾气”,还逐步摸清了它们的“秉性”。“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得干一行、精一行,懂技术、有本事,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王红宾说。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和努力钻研,他在生产实践与历届技能竞赛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能水平,也一步步成长为高技能工人。
创新路上下苦功
王红宾认为,采气工人不仅要扑下身子实干苦干,更要开动脑筋创新巧干。
作为采气工首席技师,他积极参与气田开发,围绕生产经营、技能人才培养和单位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成功组建了“王红宾学习创新工作室”“普光分公司技师工作站”“采气厂仪表维修工作站”。同时,他将气田高级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和优秀高校毕业生聚合在一起,紧盯设备维修和生产技术难题立项攻关,先后解决了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参数调节和零配件更换、进口安全阀维修技术本土化等一系列设备维修难题。
2024年,针对生产中发生硫黄堵塞计量仪表导压管路和仪表正负压腔室的问题,王红宾团队研制了一种新的压差计量装置。通过流量计高(低)压腔室接入放空系统,利用流程切换和阀门控制,将流量计高(低)压腔室堵塞物吹扫至放空流程,达到快速安全排除计量系统堵塞的效果。该成果获得了“中国石化技能人才创新成果”一等奖、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此外,作为采气工技能大师,他也致力于让更多的基层员工有绝活、会革新、多创效。王红宾坚持传艺带徒为国家培养技能人才,其中50人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
作为一名采气工人,王红宾用数十年的坚守,践行了采气人的初心与使命,也生动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王媛 姚瑾萍 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