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是公认的健康食物,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但是对于脾胃不好的人来说,吃某些水果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
◎脾胃不好少吃3种水果
对于脾胃不好的人来说,并非所有水果都适合食用。下面几种水果吃多了,可能会让脾胃越来越差。
酸度高的。酸味水果含有单宁、原花青素等多酚类物质,以及一定量的蛋白酶,均能引起蛋白质凝固,如果胃中黏液分泌不足,可能让消化道黏膜表面受损。因此,过多食用百香果、山楂等酸味水果,易引起肠胃不适,影响正常消化吸收,甚至加重胃痛、胃灼热等不适症状。建议选择较“温和”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桃子、草莓等。
寒凉属性的。脾胃虚寒的人尤其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寒凉食物,如西瓜、柿子等寒凉属性的水果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进一步降低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
反季节水果。反季节水果往往是通过特殊的种植技术或在大棚环境中培育出来的。它们不仅在口感和营养成分上与应季水果有所差异,为了保鲜和运输,可能还会使用一些化学药剂。脾胃不好的人,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对于这些“特殊成分”可能难以适应和消化,吃多了容易感到不适。
◎水果不同吃法各有利弊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日食用水果200~350克,建议每天至少食用1~2种水果。对大多数人来说,直接吃新鲜水果是最佳选择。然而,有些人可能更喜欢榨成汁喝或吃水果干等“花式”吃法。
榨汁喝。水果榨汁过程中,细胞壁会被破坏,其中的果糖、葡萄糖等被释放出来,这些糖在人体内的吸收率显著提高,更容易进入人体参与代谢。即使果汁中没有添加糖,喝了之后也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
水果干。水果干保留了水果中的大部分营养,只有一些怕热的营养素被破坏,如维生素C。有研究发现,水果干的升糖指数并不高,对消化道的刺激比水果小,且饱腹感较强。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干热量很高,要严格限量。每天吃1~2次,每次1小把即可。水果干不能替代新鲜水果,而且要分清“水果干”和“果脯”“蜜饯”的区别,果脯和蜜饯会添加大量糖,对健康没啥好处。
做熟吃。水果加热后会变软易消化,虽然会流失其中不耐热的水溶性营养素,但是大部分矿物质、膳食纤维、糖类等营养成分被保留了下来。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
以下几类人如果能选择合适的时间吃水果,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高血糖人群。高血糖人群建议把水果放在餐前或餐后2小时,作为加餐食用,有助于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增加胰腺负担,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也较小。每个人体内消化酶不同,对水果的血糖反应也不同。建议高血糖人群吃水果前后一小时分别监测1次血糖,如果前后相差不超过2.2毫摩尔/升,说明所选水果的种类和数量是合适的。
健身人群。建议运动前30分钟吃水果,给肠胃足够的消化时间。如果是长时间剧烈运动,可以试着每半小时补充50~100克水果,如一小根香蕉、一小个猕猴桃或几颗葡萄等,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燃料,从而维持良好的新陈代谢。
脾胃不好的人。建议选择饭后1~2小时吃水果,以避免果酸直接接触胃黏膜,减少对胃的刺激。也可以将水果去皮或加热、煮熟食用,以去掉或软化纤维,减轻脾胃负担。
睡眠质量差的人。睡眠不好的人可以在睡前1~2小时吃水果。入睡困难的人可把橙子、橘子、苹果、柚子等具有浓郁果香的水果置于枕边,它们的香气对人体神经有镇定功效,可以助眠。(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