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万余亩农用地、逾50万亩肥沃耕地,承载着19.4万农业人口的希望。龙头山下,凉山州美姑县的广袤田野间正翻涌着股股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热浪——传统农业大县正向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坚定前行。
筑牢粮仓根基
美姑县通过“地面找耕地”行动深耕脚下沃土,2024年新增播种面积1.21万亩。投入3.84亿元资金助力10.11万亩标准化农田建设,大幅提升了连片化、规模化种植水平。联合水库与7座山坪塘如明珠般镶嵌山间,滋润着3.5万亩土地,让农田告别“干渴”。
同时,科技之光穿透田野,37个粮食新品种扎根美姑县,抗旱玉米、高产荞麦、优质马铃薯争相吐绿。如今,美姑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固在56万亩、年产量达14万吨,其中马铃薯播种突破20万亩。
畜禽养殖产业同样活力四射。美姑县黄牛产业以“企业搭台+农户参与+科技支撑”的创新模式强势突围,2个千头级母牛繁育基地与59个村集体肉牛养殖基地拔地而起,常态存栏量突破9.12万头,产值达2.6亿元;2.3亿元产业激励资金为畜禽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目前,该县山羊存栏19.2万只、岩鹰鸡存栏27.7万羽、高山黑猪存栏25.87万头,山羊与岩鹰鸡专用园区、扩繁场、规模化育肥场陆续落成,多元畜牧生态圈已然成形,成为带动群众增收15亿元的重要支撑。
释放山地潜能
凉山多山,山是大地的脊梁,蕴藏着富饶的资源和无限的可能。美姑县以山破题,书写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秀答卷。
眼下,正是洛俄依甘乡黄金梨丰收的季节。连绵的山坡上,果实压弯了枝头,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圆润饱满的果子被轻轻拽下装入背篓,村民们分拣装车,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得益于充足的日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黄金梨色泽鲜亮、果肉细嫩,糖分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种植大户阿苦尔沙通过流转山地种植黄金梨,今年他的200亩梨园总产量达25吨。同时,他还在梨树下养殖岩鹰鸡,套种四季豆、荞麦等作物,实现了“一地多收”。
秉持“荒山变果园、果园变景区”理念,拉马镇2万亩宜机化红梨基地将贫瘠土地转化为“花果山”,年产值突破6300万元;乐美现代农业示范园依托“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机制发展花椒产业,18万亩挂果花椒年产出1370吨优质干椒,产值近7600万元;林下天麻种植在龙头企业引领下突破1500亩,新增产值2080万元……
山地释放潜能,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在美姑县,乡村振兴的活力如汹涌浪潮,澎湃不息。
激活发展动能
培育市场主体,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美姑县精准实施“政策调动、资金撬动、示范带动、服务推动”策略,1.32亿元经营主体奖补资金与1525万元培育资金如及时春雨,“滋润”320个农业合作社、1682个家庭农场、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聚焦黄牛、苦荞等核心资源,该县投入2800万余元建成屠宰场、青贮加工厂;投资6000万余元打造的拉马苦荞厂、玖源火腿厂推动精深加工跃上新台阶。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3894万元专项资金注入,撬动美姑县18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542万元;创新的“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固定分+N”利益联结机制,带动3.4万亩土地流转、13.15万人次就近务工、群众增收1052万元。
“发展特色农业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美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园区为引领、以融合为路径,让特色产业链条更长、韧性更强、效益更高,让农民腰包更鼓、乡村更美。
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化农业,美姑县农业转型之路既是深耕本土资源的务实之举,又是拥抱现代化浪潮的勇敢探索。当黄牛在山坡漫步、红梨在枝头低垂、椒香随风飘散,这片土地上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愈发立体生动、引人入胜。(王维华 杨扬 王泽发 施达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