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梅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到内江市东兴区工作后,笔者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现状作了深入调研,梳理了发展基础、困难短板,对下一步发展的布局、定位和对策作了一些思考。
总体来看,在东兴发展服务业一是产业发展有基础,二是消费群体有保障,三是载体发展有成效。
东兴服务业“向东而兴”的现实支撑
现有行政区划决定了东兴服务业下一步发展的地域布局。当前,东兴区西端以沱江为界接内江市市中区,北端以汉安大道为界接内江高新区,而受行政区划制约和现有临界区域服务业发展相对饱和影响,无法向西、北方向扩展。为此,东兴区服务业下一步发展的地域布局具有“排他性”,要实现服务业在现有基础上扩面提质、提档升级,“突围”方向只能选择向东。
突出的自然景观资源让东兴新城成为东兴发展近郊旅游的“最优解”。随着消费者对供给品质要求的提升,消费型服务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提升、由人造景到生态化转变的步伐加快,东兴新城在相关领域优势突出。一是有开发有序的水系旅游资源。该区域现已建成全长7.7公里、宽6米彩色透水沥青道路和8万平方米绿地,集亲水、休闲、健身、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小青龙河景观绿道,已然成为市民周末休闲、日常观光的热门目的地。二是有潜能巨大的森林旅游资源。区域内有内江最大的城市绿肺——连片3000亩的长坝山森林。该处森林资源目前正围绕打造游览观光、休闲体验、森林运动、康体娱乐、养老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森林旅游综合体开展招商。三是有相互补充的山、水、林、园旅游资源体系。在小青龙河、长坝山森林基础上,向北延伸可与范长江文化旅游区联接,并整合长江现代农业园区资源,形成观光采摘、亲子游览、餐饮休闲、运动拓展等诸多文旅业态;向东北可与新建成的联合水库联接,目前已流转土地300余亩,完成5公里基础道路、80亩停车场平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主题休闲度假区初现雏形。从当前发展进度和下一步发展潜力考量,东兴新城是东兴发展近郊旅游的“最优解”。
通过现有产业布局,东兴新城打造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发动机”。东部历来是东兴服务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当前,在全区服务业扩面提质、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大量大项目、新项目均在此区域布局,形成了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承载了东兴服务业未来发展的重任。一是形成了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规划有总投资约100亿元、占地面积约1000亩的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2019年,园区带动全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二是揭开了超大型文化旅游新载体建设序幕。积极做好片区内万达文旅小镇协调服务,完成东兴辖区580亩用地红线内土地征拆,启动二期329亩征拆工作,预计2025年“汉安湖、特色小镇、体育公园”将全面建成开业,成为一座集文旅、商业、体育、人居于一体的超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三是打造了现代人居示范片。住宅小区先后建成,健康卫生学院、十三小、区机关幼儿园新校区招生入住,区法院、内江交警指挥中心等单位搬迁至此,区中医院项目有序推进,逐步实现了居有其所、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病有所医、壮有所事、闲有所游,日益成为内江城区现代人居示范片。目前,相关业态、载体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日益壮大,为片区服务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
大量的道路基础实施投入,构建了东兴新城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大骨架”。“十三五”以来,全区已建成城市主次干道71条,总里程72.6公里,道路黑化率90%,道路硬化率100%。未来三年还计划投资7.19亿元,新建人才市场片区1号路、人才市场片区2号路、圣宴二期道路工程等道路13条。
服务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虽然当前东兴区服务业发展面临着区域规划编制的参与度不够、土地制约较为突出、资金投入存在阶段性瓶颈的困难和问题,但服务业发展依然势在必行。
一是东兴区发展服务业是科学可行的。东兴区服务业在底蕴积淀、受众聚合、载体打造上均有良好基础。当前产业发展重心应当围绕服务业“扬长”,暂时不“另起炉灶”以“避短”,在短期内集中精力,以东兴新城为主战场,全力打好服务业发展的冲锋战。
二是东兴服务业“向东而兴”是必要和紧迫的。面对长期民生持续投入以及近期培植工业对区级财力的巨大需求,依托当前良好基础,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向东寻找突破口,发展相对“短平快”的服务业,是东兴实现当前产业发展、保障后续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也应当作为紧抓快干的重点工作。
三是当前片区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是通过努力可以弥补和克服的。当前片区确实存在土地、资金等制约,但横向来看,相关问题其他地区也较为普遍存在,其中不乏找准突破口后成功“脱困”、快速发展的案例。
对东兴区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对于东兴而言,要在当前实际中通过立足服务业优势,推动东兴“向东而兴”,可以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服务业发展区级领导小组对东兴新城发展的统筹领导,进一步明确片区发展定位,逐步建立片区发展的目标责任体系;更加关注片区工作机构发展,特别针对当前片区已经布局的文旅、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产业领域,配齐配强专业人才和骨干力量,为项目推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全力抓好协调服务。推进观念改革,加快推进政府系统干部从“行政管理员”向“发展服务员”转变,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发展,让热情成为东兴服务新标签;推进作风改革,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吃拿卡要”风气,让廉洁、高效成为东兴服务新标签。
深化外部资源利用。一是做好重大项目招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积极招引适合区域资源和产业特点的大项目;汇编全区服务业项目招商目录及扶持政策清单,依托各类招商平台和活动,主动“走出去”招引国内外服务业大集团、大公司前来投资。二是做好在外人士回引。做好人际网络牵引,积极“走出去”与有资质、有实力、有信誉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专业招商代理公司等机构签订委托招商协议,探索建立招商经纪人制度,制定报酬支付机制,将人际网络转化为招商网络。
加快形成承载能力。加快重点项目进度,明确专人跟进万达文旅小镇、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融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本地企业合作在东兴新城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支持本地企业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其他企业建立协同创新产业联盟,支持本地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加快青龙路、龙湾路等骨干道路建设,优化东兴新城道路管网及公共交通系统,提高交通发展承载能力,支持产业发展和满足居民出行需求。优先将市、区教育、医疗、文化等重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布局东兴新城,快速提升片区公共服务和承载功能。逐步探索放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限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作者系内江市东兴区委副书记、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