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科协致力搭建柔性引智、育才的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为院士专家与企事业及农业合作社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自2012年上海金山首家院士站成立,通过几年努力,已成功探索了院士专家与企业柔性合作的建站模式。2017年,金山区委出台“1+4+4”人才政策后,院士(专家)工作站更是延伸辐射到了工业、农业、卫生、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满园春色”,目前,金山区已经拥有15家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40家金山区专家工作站。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上海金山区院士(专家)工作站成效已逐步呈现:院士专家与建站单位已经实现无缝对接,科技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正在蓬勃进行中,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正在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
企业发展走上升级快车道
在经济新常态下,一些企业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产品创新转型升级的压力。然而,上海甘田光学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田光学”)却因技术平台,走上了一条产能升级的“快车道”。
2018年,甘田光学与中科院院士田禾创新团队携手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院企互补作用,开创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针对多个科技项目产品进行合作,拥有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GT04光致变色单体项目获批了上海市2018年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公司还荣获上海市2018~2019专精特新企业称号,2019年荣获上海市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称号。
“我们有信心也有底气在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帮助下,不断加速,跑步前进。”甘田光学董事长甘家安说道,通过2年的努力,企业还实现了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跨区合作,共同研发、强强联手,力求将研发成果发挥更大效应。
人才方阵构建行业新版图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上海金山的企事业单位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柔性引进、创新人才交流合作等方式,与院士专家团队建立起了双向培养互动机制,促使科研人员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的老师在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袁赟主任的团队带领下,通过研发分级阅读课程体系、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学生ART社团组建等方式,多方位提升了老师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整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充分挖掘专家工作站人才“聚宝盆”的功能,引进了由江南大学邹昀教授领衔的高端技术人才团队,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进行每3个月1次的培训,针对工作站的“捷约”盖楼系统项目系列研发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交底,培养了一批技术带头人,打造了一支现代化管理的、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内部研发队伍。
创新杠杆撬动产业新支点
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从种植传统菇棚蘑菇起家,一直稳扎稳打却并未熠熠生辉,这两年却在食用菌产业“华丽转身”。这其中少不了向专家工作站“取经升级”,找到了双孢蘑菇打包料工厂化栽培的“解药”,可减轻种植劳动强度,使菇农实现周年化生产,由全年仅可生产1次双孢蘑菇提高至生产6次,产量提高50%左右。
同样,依托创新科技“美丽蜕变”的还有华维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据公司董事长吕名礼介绍,在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指导下,公司以节水灌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为重点,参编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行业发展。该公司更是被业界誉为“智慧灌溉的‘华为’、‘一带一路’的使者”和“世界现代设施农业中国方案的缔造者”。
这些院士专家工作站用一个个数据和一张张荣誉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他们正努力拔地而起,争做金山产业的新的航向标。(吴苡婷 顾善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