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位于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松林村的山头上,碧绿的茶园纵横交错,采茶的村民穿梭其中,一幅鲜活的绿色画卷映入眼帘。
“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在茶叶基地采茶,一天下来有100多元的收入,这都要感谢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展茶产业,让我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松林村村民王泽芬感叹道,这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松林村是纳溪区较偏远的乡村之一,这里竹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60%。一直以来,该村都是竹子“唱主角”,这些年随着村民外出务工,竹林缺少管护,很多竹林变成了残次林。
2018年8月,面对全村2000余亩残次林地,松林村“两委”干部在纳溪区茶叶站技术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下,打算利用这些残次林地发展茶产业。
种茶不是简单地种粮食、种菜,要技术、要资金,关键是种上后能不能挣钱?谈到发展茶产业,村民有很多疑问。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村“两委”干部作出示范,拿出自己的积蓄流转近200亩残次林地,引种福选九号等特早茶进行种植,为村民致富增收“蹚路”。如今,经过5年的精心管护,村干部们流转的近200亩残次林地早已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茶园。
“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展茶产业助农增收的力量是有限的,更主要的目的是让更多村民加入其中,一起富民兴村。”松林村副主任蒋仕明说,这些年来,不仅周边10余户村民自发开始发展茶产业,还引进外地成功人士进村流转1000亩残次林种茶,让松林村一举成为打古镇特早茶种植基地。据了解,松林村目前已发展近2000亩生态茶园,每年茶园总收入在800万元左右。
规模的扩大,村民收入的增加,背后是松林村“两委”干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一起致富所做出的努力。如今荒山变茶园,一片小茶叶带出了一个大产业。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刚说,下一步,村里还将通过“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周超文 邓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