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8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丹棱县: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典范


鸡蛋大小的“爱媛”、挂满枝头的“大雅柑”,一栋栋漂亮的白色小洋楼掩映在绿油油的果树从中……814日,记者走进眉山市丹棱县,感受了丹棱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丹棱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始终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对照中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突出四大优势、实施六大行动,着力打造“五美五有”中国美丽乡村典范。如今,丹棱县享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乡村”“国家级生态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美誉。

“四大优势”长底气

丹棱县是中国桔橙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幅员面积449平方公里,总人口16.8万人。近年来,丹棱县充分发挥“长在农业、优在生态、美在乡村、富在农民”的优势,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农业产业形成了特色,农村环境抓出了示范,农民生活奔上了小康。

长在农业。丹棱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经比19,发展以水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51万亩,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比80%,其中优质晚熟桔橙16万亩,产值超28亿元,是全国最大的优质“不知火”生产基地。“丹棱桔橙”成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品牌价值42.89亿元,跻身2018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第76位。丹棱县成功入选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在四川省率先出台家庭农场奖励扶持办法,“大园区、小业主”经营模式闻名全国。

优在生态。2011年以来,丹棱县打响水、土壤、大气三大攻坚战,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污、清洁能源替代、有机肥替代化肥、安全饮水“六个全域”治理,森林覆盖率57%。“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丹棱模式”在全国推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100%,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100%。同时,丹棱还被确定为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和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示范县。

美在乡村。丹棱县是四川省第一批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农村处处呈现出“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通畅”的美丽画卷。丹棱县建成省级卫生县城,丹棱县顺龙乡建成省级森林小镇,张场镇入选四川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镇,梅湾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幸福村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部“2018年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庄”。

富在农民。丹棱县多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目前,农民人均存款4.5万元,农村80%是小洋楼,36%的农户拥有小轿车;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率100%,村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铺天盖地开展“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品牌文化活动、举办“乡村春晚”,建成100个民间众筹文化院坝。

“五美五有”构蓝图

经济富美有产业。丹棱县突出果桑茶林“一县四品”,以发展晚熟桔橙产业为重点,坚持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育农民,成立国有丹橙现代果业公司,发展“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实现农旅融合。目前,全域规划并已开工建设30亿元的国家乡村公园PPP项目,该项目以四川省排名第一列入全国57个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项目。

田园秀美有颜值。丹棱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六个全域”治理,加大农村垃圾、农村污水、村容村貌治理,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在两年内将幸福古村、龙鹄桔橙小镇、古井竹艺动漫村等12个试点村打造成为特色村庄。

乡风淳美有底蕴。丹棱县深入挖掘独具地域特色的大雅文化和唢呐文化,树好群众身边的“丹棱榜样”,讲好“丹棱故事”;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最美公婆”、“最美儿媳”、星级文明家庭户等评比,开展文明乡镇、村创建,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社会和美有秩序。丹棱县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村级治理体系,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形成了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良好社会氛围。

生活甜美有保障。丹棱县探索农村“三变五合”改革,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深化感恩奋进教育,让农民持续稳定奔康,着力打造半小时教育圈、医疗圈、社会服务圈,让全县人民以满满的幸福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