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0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动作捕捉、流体模拟、粒子系统…… 《哪吒2》中先进技术的创新表达

129日上映以来,四川造《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屡破影史纪录。据灯塔专业版AI预测,最终总票房有望达到110.04亿元,届时将进入全球票房前15

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源于精妙的叙事与传统文化创新,更离不开先进技术从制作到宣发的全链条赋能。据片方透露,该片参与者包括全国138家动画制作公司制作团队,他们耗时5年,精心打造了1900个特效镜头(占比超全片镜头的80%),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极致地打磨。例如哪吒魂体重生的瞬间,粒子特效炸裂屏幕,血肉骨骼如星河交织,这种效果在国产动画中前所未见,俘获了不少粉丝。

不仅如此,光线传媒在制作中尝试通过AI工具提升效率,例如动态细节优化、复杂场景建模等,既缩短制作周期,又保证了视觉冲击力;AI还在调色环节辅助实现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色彩搭配,让画面质感更细腻……

具体而言,《哪吒2》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诸如动作捕捉、流体模拟、粒子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

数字影像重构体系

《哪吒2》通过三维扫描建模与物理引擎渲染技术,实现神话场景的沉浸式构建。例如,哪吒的火焰枪特效运用了基于NVIDIA Flex的实时物理演算系统,火焰的粒子流体动力学模拟呈现出逼真的燃烧效果,尤其是在哪吒与敖光对决的场景中,火焰的流动、热量扭曲的空气效果栩栩如生。而敖丙的冰霜之力则通过HoudiniVEX粒子编程技术,生成了细腻的冰晶破碎效果,冰霜蔓延时的动态细节令人叹为观止。

生物运动工程

基于惯性传感器阵列的动作捕捉系统,实现了角色运动的生物力学精准复刻。例如,在战斗场景中,角色的每一个腾空翻转、挥枪动作都流畅自然,这得益于Vicon光学捕捉系统记录的真人演员动作数据。此外,哪吒愤怒时的面部表情通过FACS编码系统捕捉,尤其是他眉头紧锁、嘴角微颤的细节,将角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虚拟制片系统

利用虚幻引擎搭建的实时虚拟制片环境,实现了导演团队的沉浸式空间预演。例如,影片中天宫的场景布局就是通过VR技术预先构建的,导演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调整镜头角度和光影效果,确保最终画面中的天宫既宏伟又满足细节。而在哪吒与敖光在海底大战的场景中,AR技术帮助制作团队实时查看虚拟角色与海底环境的融合效果,使画面更加协调。

视效合成矩阵

基于节点式合成平台Nuke构建的视效管线,整合了机器学习驱动的智能修图系统。例如,影片中哪吒施展三头六臂神通的场景,通过复杂的粒子系统生成魔法特效,配合色彩校正技术,使画面既充满奇幻色彩又不失真实感。而在敖丙召唤冰龙的场景中,冰龙的鳞片反射效果和冰雾的扩散效果都经过精细的后期处理,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云端协作生态

依托AWS云计算架构搭建的分布式渲染农场,实现了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的渲染能力。例如,影片中大战时的场景,云层的动态效果和光影变化极其复杂,但通过分布式渲染技术,制作团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高质量的画面渲染。此外,全球团队通过Perforce版本控制系统实时共享资产,确保了制作效率。

实时渲染技术

通过使用游戏引擎(如Unreal EngineUnity),美术团队能即时预览光照与材质效果。实时渲染技术让制作团队能够快速调整火焰的光照强度和色彩饱和度,确保画面既热烈又不失层次感。这种实时反馈机制大大加快了制作进度,并减少了后期调整的工作量。

《哪吒2》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呈现出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成功印证了先进技术并非取代人类创作,而是让艺术表达更自由。这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全球电影制作技术的一次重要展示。

(综合自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