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5 期 / 第2版: 地方报道
数字赋能让资阳的文旅体验更丰富、传统文化更直观
可触摸的科技 会说话的文化

在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的3D 8K球幕影院内,124K投影仪将画面精准投映在直径21米的巨大球幕上,结合3D技术营造出空间深度与沉浸氛围;在资阳方特国色春秋,大型无轨道球幕项目《石窟奇遇》生动再现安岳石刻的艺术风貌和田园乡野的自然景致,带领游客开启一场卡通版石窟探险之旅。

这是资阳以数字技术演绎安岳石刻的生动缩影。如何让沉寂于典籍、缄默于石壁的历史文化起来,成为群众可知可感的鲜活存在?96日,记者一行来到资阳寻找答案。

数字展示

让安岳石窟起来起来

资阳市安岳县的毗卢洞中,有一尊观音造像,头戴精雕全镂空宝冠,身披轻柔飘逸的彩带,跷脚而坐,这就是享有东方维纳斯美誉的紫竹观音。而在40余公里外的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通过3D打印技术1∶1复刻的紫竹观音造像,同样魅力非凡。

在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便能饱览紫竹观音造像、茗山寺石窟等安岳石刻的代表作品,这让记者为之点赞。数字赋能不仅丰富文旅体验,更有效保护石刻,可谓一举两得。

安岳县现存石窟遗迹230余处、摩崖造像10万余尊,分布于全县46个乡镇,密度居全国之首。然而,这些珍贵遗产长期面临保护与展示的双重挑战:石刻分布分散、风化侵蚀严重。

为让文化遗产展现崭新活力,安岳县精心打造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并于今年5月对外开放。

在该中心数字文化体验馆,记者看到,分散的石窟资源被整合为可触摸和可交互的文化生命体:Mapping投影与互动长卷技术,动态呈现华严洞三圣像、卧佛院释迦牟尼涅槃像等经典造像,游客可通过手势感应触发佛像自述前世今生。

5月以来,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累计接待游客超15.8万人次。

科技赋能

让传统文化起来下去

当天下午,记者一行走进资阳方特国色春秋,在旋转平台剧场观看《万世春秋》演出,亲历孔子跌宕起伏的一生。太精彩了。游客许丽艺带着儿子看完演出后难掩兴奋,原本担心孩子会觉得枯燥,结果他全程都看得特别入神。

在资阳方特国色春秋,类似的项目并不少见。华强方特(资阳)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陈湛介绍,园内七大区域共布局10项方特独家打造的大型室内高科技项目,譬如《万世春秋》《道法自然》《寻找李白》等,均借助球幕飞行影院、幻影成像、立体轨道、4D动感等技术,以参与、体验、互动的方式,生动呈现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西部(四川)高技能人才发展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棋表示,唯有不断以新颖有效的方式加以赋能,文化的影响力才能实现几何级增长。

市场反响是最直观的证明。88日开业至831日,资阳方特国色春秋累计接待游客超22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9315人次。

科技赋能,让资阳的文旅体验从走马观花身临其境转变。资阳市博物馆推出的濛溪河遗址互动展,让数万年前的远古文明变得触手可及;艺云数字艺术中心精心打造故宫美学”“航天探索”“VR奇旅三大体验区,以可触摸的科技、会说话的文化开拓文旅融合新模式。

文化+科技+旅游的创新实践,正持续释放消费新动能。资阳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廷见介绍,17月,资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1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餐饮业收入同比增长4%,住宿业收入同比增长10.8%,显示出文旅融合对消费市场的显著拉动效应。(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