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9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一田多收 稳了粮食 鼓了口袋
江油市“药-粮-菜”复种铺就增产增收振兴路

村民收附子

戴维(右)查看附子品质

6月21日,正值夏至,绵阳江油市青莲镇邀月村青山环绕,满目绿意。沿道路修建的房屋门前,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处理着刚从田里收回的附子。来到农田,远处的群山悄然洇出一抹黛绿,近处的田地里,翠绿的叶片下挖出一个个像芋头大小的附子,村民们提着水桶、拿着麻袋、开着三轮车一趟趟从田间往家里运,繁忙而有序。

附子丰收

鼓足农民钱袋子

上午11时左右,邀月村村民李玲刚做好午饭,便去田里帮忙运附子、叫家人回家吃饭。今年李玲家种了两亩附子,产量约1700公斤。“今年附子收成好,按照市场均价17.5元1斤来算,预计收入有五六万元。”看着刚从田里挖出来的附子装满麻袋,李玲脸上挂满了笑容。

附子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江油自古被公认为附子的道地产区。作为邀月村附子种植大户,王洪今年种植的30余亩附子也迎来大丰收。采收现场,他穿着一身蓝色长衫,干劲十足,“今年产量高的1亩田仅附子的收入就可以达到3.5万至3.6万元。”

附子的种植情况会影响附子的品质,从而影响售价。王洪拿起一个附子讲解道:“这种得过白绢病的客户不会收。”他又拿起一个个头硕大的附子,“像这种长得好的,就能卖出好价钱。”他补充道,乌头的子根才是大名鼎鼎的“附子”,目前市价每公斤30~36元,母根为“川乌”,售价相对低廉,为24元每公斤。

那么,附子是如何从田间到市场,从农产品变成钱袋子的?王洪告诉笔者,村民将附子收回之后会进行根系处理,手工去掉毛根,再由客户上门运走生附子进行清洗、分档、洗净、切片、烘干等加工处理,最后随订单走向各地。“主要是‘种植户—生加工户—销售’三方要打通配合好。”王洪说,“在销售方面我们根本不愁,我联系的客户马上就要来了。”看着山轮车上码成小山的附子,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附子收益好,种植却不易。种植附子是一种投资大、风险高的农作方式,若遇到干旱、病害,整块田无收,投资的本钱血本无归,很多种植户在享受其带来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担心遇上病害导致减产等后果。王洪种植附子近30年,他除了分享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说起种植经验更是滔滔不绝。他认为,种好附子需要把握好三关:一是种源,二是田间管理,三是病害防控,其中病害防控是最关键的。看似简单,实则深奥。

采收现场,笔者还注意到,与一般附子种植基地不同,这里的附子厢面上两垄侧还种植了豇豆。原来,这是由绵阳市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共同研发的“附子/豇豆套作栽培新模式”,能够有效利用土地,且经济效益可观。

绵阳市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副所长戴维介绍,该模式利用 4~6月豇豆适宜生长期、附子厢与厢间空余土地以及附子二次追肥后土壤过剩肥力,在附子厢面上两垄侧种植豇豆,可利用两行间空间光热资源,并抑制田间杂草。同时,由于豇豆是豆科植物,还可优化土壤微生物菌群和土壤矿质元素结构,促进附子生长。

“我们今年的种植效果还不错,附子每标准亩可收1000斤,再加上豇豆5000斤,四季豆4000斤,按2元每斤计算,附子/豇豆套作栽培模式相较于附子单作,每亩可增收6400元以上。一年种下来效益不错。”王洪算了笔账。

王洪去年11月初种下附子,今年4月底种豇豆,8月中旬收豇豆和种四季豆,等四季豆收获后,用水泡几天地又开始种附子。“比起之前种植附子的单一模式,这种套作方式可以提高利润,降低风险。收完这茬附子,我们又准备收下一茬的豇豆。”王洪开始使用这种药菜轮作的方式后,效益明显高于单种附子,去年还给儿子在城里买了婚房和车。

附子/水稻套作

附子/豇豆套作

药粮复种

探索农业增效新路径

与邀月村不同的是,太平镇普照村是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附子绿色种植核心示范基地,采用的是附子和水稻套作栽培模式。这几天,路上不乏有村民把附子拉回家去的忙碌身影。

农田里,水稻和附子交替生长,放眼望去田间一片青绿。普照村是附子种植集中区,每家农户精耕细作,因此种出的附子也更加肥硕,产量也更高。说起今年的种植情况,种植户肖学华打开了话匣子:“去年我们这块4分田收了1300多斤附子,今年我们种了一亩多田,估计会产3000斤左右,大概有5万多元的收入。”肖学华之前把田留给兄长耕种,近两年才回乡种附子,目前进展顺利,效果不错。

据悉,附子是典型忌连作作物,传统种植模式一般1~2年需进行轮作倒茬,这就限制了道地产区土地的有效利用,而且传统栽培模式还存在施肥不合理、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病害严重等诸多问题。

好种子、好技术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要素。基于普照村人多地少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的优势,2017年,绵阳市农科院、西南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成功研发了“附子/水稻规范化栽培新模式及关键技术”,戴维介绍,该技术首次创新了附子/水稻规范化栽培新模式,通过年内水旱轮作解决了附子连作障碍问题,并构建养分综合管理、酸化土改良、重金属修复、病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可有效解决附子道地产区土地利用率低、附子连作障碍以及其他栽培技术问题。根据“附子/水稻套作关键技术”的要求,水稻和附子将共生40天左右,这期间田间管理与传统单作水稻有很大区别。

“附子/水稻套作模式存在用工量大、附子无法机收等问题,因此,我们团队又联合西南科技大学、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及当地专业合作社,筛选短生育期水稻品种,研发出‘附子/水稻轮作’新技术,轮作的水稻种植要晚一个半月,正常的水稻是清明节前后育秧,这种轮作的水稻要5月才育秧。”戴维说,这几天附子采收之后整地,再种水稻,机插秧、抛秧也比较省工,并且同样能实现水旱交替的效果。

“之前没种水稻的时候,我种了点玉米,因为附子种植要换田,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现在我们年年都在种水稻,增加了一季水稻后,家里口粮也更有保障了。”肖学华对当前的种植模式称赞不已,她还补充道,水稻种好了一亩田可以收500公斤,自己家吃不完,多了就拿去卖,还能增加收入。

科学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新型建设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太平镇、青莲镇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专家大院、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培养农村科技人员,持续推广“药菜复种”“药粮复种”等新型种植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稳粮增收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并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产品发展路子。目前,已带动科技示范村30户均增收5700余元,人均增收2100余元,辐射带动周边各村300户农户增产增收。产业旺、生活美、腰包鼓的新画卷,正在江油大地铺开。(陈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