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0 期 / 第1版:要闻
“小药包”发挥“大作用”
绵阳市农科院“以菌抑菌”助力附子优质高产


叶坤浩指导村民放“药包”

眼下正值江油附子的修根期,47日,在绵阳江油市大康镇旧县村江油市鑫生附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30余名工人用附铲刨开植株附近的泥土,露出附子根系,除掉侧芽,留下12个健硕的子根。但与以往修根不同的是,这次工人在附子根部放置了一个5厘米大小的白色“药包”。修根现场,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药材团队研究人员也忙个不停,指导工人正确放置药包”后,再盖上泥土。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一种‘药包’,它能在土壤里分解,遇水后释放抑菌物质,在修根伤口处形成保护区,帮助附子抵抗病菌。”“药包”研发者、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叶坤浩博士介绍,这是一种“微生物菌剂+保护载体”的组合防病方法,对附子土传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防控手段。

附子基地

绿色防控

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附子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记载: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证,具有极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江油种植附子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附子之乡”。

江油市在传承附子栽培历史的同时,也在栽培和加工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创新,力促附子产业现代化发展。然而,由于受到气候因素以及连作、修根等耕作习惯等影响,江油附子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病害的挑战。在种植过程中,附子霜霉病、根腐病、白绢病等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CARS-21)等平台和各级项目的支持下,2015年绵阳市农科院中药材团队明确了附子生产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2019年正式开展附子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据叶坤浩回忆,2019年五六月的高温多雨天气,导致白绢病等病害大暴发,致使附子产量、品质受损,部分田块的损失达到70%。“田坎上全是种植户挖出来的烂根,堆积到接近1米左右的高度,场面十分震撼。看到这种场景,我当时特别难受。试验发现很多药剂对这些病害都已失效,于是我带着问题,去到云南农业大学跟着朱有勇院士团队学习。”

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和中药材绿色生态栽培理念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影响病害发生的各种因素,绵阳市农科院中药材团队在了解到土壤的微生物有自己生长的空间后,对土壤里的微生物进行了分析,叶坤浩牵头从中筛选出生防菌株,并制成一个可降解的“药包”,里面是经处理过的生防菌剂,外面用作物秸秆纤维制成的无纺布把其包裹起来,绿色环保,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不破坏,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环保的目的,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叶坤浩介绍,目前团队已集成江油附子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1项,并于20227月通过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地方标准——《江油附子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的实施可将病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低于传统栽培方式病害发生率25%以上。目前,该项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并获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川产道地药材江油附子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支助。

据了解,使用这种“药包”后就不再需要使用喷雾器喷药,不仅方便快捷,也保障了用工安全。江油市鑫生附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德金介绍,当前种植附子的工人均在60岁以上,一个喷雾器装满水后重量可达20公斤以上,一些年迈的工人背喷雾器会面临闪腰、摔倒等安全风险。而且,因为每个“药包”都已定量添加了药剂,还能避免打农药没有控制好量造成的人为药害。此外,这种生防菌株的筛选模式是可以复制的。经中药材团队研究发现,目前有很多药用植物都有白绢病、根腐病的发生,“我们可以以附子生防菌株的筛选方式为参考模板,从发病田块的健康植株中分离出相关的有益微生物,再定向筛选有利于植物生长的优良菌株,调控适宜植株生长的健康生态环境。”叶坤浩补充道。

助农增收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修根是江油附子独有的工序,以保障植株营养供给充足、根块肥大。在江油市鑫生附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的修根现场,村民王昌英说道:“我就住在附近,在家里待着没事,在这里做工可以挣点钱,时间也灵活,农忙的时候不用来。”王德金解释道:“我们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根据不同的工种,一天工资在60元至200元。”

据介绍,该合作社是一家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专合社。2020年,该合作社先后在大康镇旧县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建成了附子生产基地,年生产鲜附子240吨;在武都镇北山村(观雾后山)流转土地110亩,建成了附子新品种引进、选育、种子繁殖等种子繁育基地,年繁育生产种附子70吨;制成成品20多种,销往全国各地的诊所、医院、制药厂等地,出口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去年销售额达1500余万元。

该合作社在江油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和绵阳市农科院、西南科技大学专家的科技支撑下,不断在附子种植技术创新上进行突破。下一步,该合作社力争通过35年时间,使种植规模达到2000亩以上,辐射带动种植大户3050个、农户300500户,为江油附子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叶坤浩介绍,另一处试验基地在太平镇普照村1队,15户种植户对20亩地精耕细作,每户种植16亩附子,根据市场行情和气候条件,每亩地收入为5000元至1万元。“村里很多人年龄大了,不愿意外出务工,在家做农活更自由,也能增加收入。我们这个地方种植的附子品相好、效益高。种上1亩附子收入可达上万元,相当于在外面务工半年的收入。”江油市地道附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付启华介绍道。

据了解,绵阳市农科院中药材团队研发的“药包”最开始的试验点就选在普照村的一家附子种植户,户主罗碧蓉每年种15分地,产量1700公斤左右。罗碧蓉介绍,自己种植附子已经34年了,“附子不是很好种,遇到白绢病、根腐病时附子会大面积出现问题,而且容易传染,就会没有收成。”每次看到发病情况,罗碧蓉心里就特别难受,听闻有专家要来做试验,能提供病害解决办法,保证附子的产量,提高收成,又燃起了希望。“经过叶博士一年的试验,效果明显,我觉得这个‘药包’是可行的。”罗碧蓉说道。叶坤浩补充道,田间试验结果证明,使用“药包”后,根部病害发病率仅为7%,远低于未使用“药包”30%以上的发病率。同时,不仅防治用药次数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病害的防治效果也很明显。

绿色防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油市采取积极措施,在栽培、加工、经营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做大做强区域特色江油附子产业,推动附子产业现代化发展。通过绿色防治技术减少病害影响,保障产量,保证老百姓的收益,让附子产业成为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陈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