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9 期 / 第1版:要闻
武敬峰:缘起于气象事业的热爱 忠于川西北高原日复一日的坚守

“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这是对我的工作和我们团队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气象事业重要性的肯定。”——武敬峰

天气过程分析。

>>>人物名片

武敬峰,阿坝州气象局气象台台长。2018年获四川省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2019年获四川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先进个人、2021年获全省优秀气象预报员、2022年获四川省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2022年获四川省气象局记功奖励、2022年入选四川省气象局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首席专家”、2023年获阿坝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成功举办作出突出贡献个人、2024年获第五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先后发表技术论文8篇,其中核心论文2篇,完成地厅级课题4项。

交流业务。

复盘灾害性天气过程。

学以致用

在坚守中沉淀经验

谈及与阿坝州气象事业的缘分,武敬峰笑言,一切皆因读高中时觉得天气预报是一个神秘且科技含量高的行业,所以高考志愿填报了大气科学专业。2007年大学毕业就业时,考虑到阿坝州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当地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占比70%以上,气象工作又对灾害预警和次生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或许到阿坝州工作不仅可以锻炼自己,还能学以致用。所以同年7月,武敬峰入职阿坝州气象局,正式成为阿坝州气象局气象台一名天气预报员。

此后,怀揣着野心和热爱,武敬峰一直辗转于阿坝州各地气象单位,将自己所学付诸实践。

进入气象台工作不久,武敬峰发现,降雨实况分布图在气象服务与科研领域的需求十分迫切,但由于当时技术匮乏,便利用grads软件从零开始研究,遗憾的是多次尝试后效果都不如人意。2010年,他前往江苏省宿迁市交流学习,发现了Surfer软件,该软件在绘制降雨图方面的出色表现让武敬峰眼前一亮。他立即投入VB编程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番努力终于成功将降雨图的绘制过程实现自动化,极大地提升了台里天气预报员的工作效率。这次经历让武敬峰深刻体会到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真谛,也就此打开了他的科研之路。

谈起多年的气象服务工作,令武敬峰印象深刻的还要数2022610日的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服务。“69日晚,我在马尔康市感受到连续的地面震动,随即阿坝州防震减灾局的短信警报系统也显示马尔康发生了地震,且强度在2.9级到3级之间。我便立即赶往气象台进行检查,确保一切设备正常运行,并安排好预报员的值班工作。到61003分,强烈的震感袭来,短信警报再次响起,这次是5.8级地震。我又迅速向领导汇报情况,并立即召集预报员团队紧急制作专题预报,进行天气会商。610128分出现6.0级地震时,我们及时发布了第一期震区专题天气预报……”细数当时一件件琐碎的工作,武敬峰仍历历在目。那时,他已是阿坝州气象局气象台台长,整个地震期间一直在气象防灾减灾一线指挥,冒着多次余震的危险通宵达旦连续工作42小时,不间断发布震区及道路沿线逐三小时专题预报、抗震救灾指挥部调度会预报等服务产品73期,为党委政府科学救灾送出了第一手决策资料。

20213月,武敬峰正式担任阿坝州气象局气象台台长一职,主要负责日常天气、地质灾害和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短时临近雷电天气等的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暴雨、强降温、大雪、高温等)的发布预警和决策气象服务、重大过程的天气保障,以及相关业务的科研创新等工作。据台里同事介绍,不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在气象台都能看到他忙着查看云图和雷达资料、分析天气形势、订正降水落区、发布决策预报材料的身影。数据显示,近三年武敬峰全年值班数居全台第一,参加重大天气过程会商讨论117次,准确预报大雪、暴雨等重要天气过程76次,把关发布重要天气趋势93期,发布各类专题天气预报1000余期。

当问及是什么让他如此有毅力去坚守、付出,武敬峰脱口而出:我作为气象预报预警的执令者,要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份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才行!

时光知味,沉淀下了武敬峰与阿坝气象事业的深厚与温暖、相守与坚定,也将他少年时期对气象事业的热爱沉淀得愈发厚重。除了台里的日常工作外,他还专门学习了藏语等当地民族语言,方便向农牧民科普气象知识;同时尽己所能地帮助台里更多后辈快速成长。他带头成立阿坝州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研究型业务创新团队(成员85%以上为年轻干部),积极给成员提供思路,帮助大家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营造有利于科研人才成长的环境与机制,催生更多创新成果。共事多年的同事、阿坝州气象局业务科科长向勇就对他赞不绝口。

说到同事的认可和赞扬,武敬峰开心之余只觉任务更重。他坦言,因为阿坝州高原、山地、河谷纵横交错和多民族聚居特点,给气象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老预报员的传帮带就显得尤为重要,老预报员对当地地形、气候比较了解,也十分擅长和农牧民打交道,加上多年实践出来的工作经验,这些在其他地方很难学到。就比如我,以前是老预报员带着我,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如今我也希望带着更多的年轻预报员快速成长起来。

春华秋实

与阿坝气象美美与共

大道行开阔,长路写辉煌。一路走来,武敬峰诸多荣誉加身;设计、编写阿坝州灾害性天气查询平台,这是阿坝州首个对灾害性天气进行查询的工具;先后完成地厅级课题4项,撰写技术论文8篇,其中2篇均在核心期刊《气象科技》发表……

进入深秋,阿坝州的汛期即将结束。不同于其他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气象因素以及历史气象事件的影响,每年都要经历数十次强降雨过程,每一次强降雨过程都如同一场硬仗,考验着我们的毅力和专业素养。说着当下正忙着开展的防汛工作,武敬峰不由回想起2021年的“7·14”黑水芦花镇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害发生前,黑水县降水已经严重偏多,天气系统影响复杂、模式预报表现出极大不确定性,根据多年预报经验和综合分析研判,武敬峰敏锐把握到714日强降雨过程将加剧防汛形势,便提前两天发布了《强降雨天气趋势预报》。在灾害发生当天,又将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预警,指导黑水县气象局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最终使当地群众在山洪泥石流事件中成功避险。后来,该案例入选水利部山洪灾害防御十大典型案例,武敬峰也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气象预报员。

从天气预报员到阿坝州气象局气象台台长,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见证了武敬峰的累累硕果,也见证了阿坝州气象事业的欣欣向荣。在他的带领下,阿坝州气象局气象台的服务正在当地多点开花。

通过气象+”赋能相关产业,为九寨沟、黄龙等旅游景区提供专业气象服务,帮助游客合理安排行程,提升旅游体验感;为双江口电站大坝建设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包括降水、气温等关键气象要素的监测和预报,确保电站大坝的正常施工;为久马高速工程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及时发布工程路段气象信息,为施工和车辆通行提供便利。

注重科技创新,对新一代红原天气雷达开展应用研究,总结出雷达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方面的相关指标;以阿坝州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研究型业务创新团队为载体,深入研究600hPa高影响低涡系统。

武敬峰说,多年来,每项工作完成后他都习惯回头去分析和复盘。在一次复盘中,他发现600hPa天气系统和阿坝州的降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成立阿坝州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研究型业务创新团队后,便带着团队开展600hPa天气系统对阿坝州降雨的影响研究。这也是高原上首次开展600hPa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先是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参考西南涡、高原涡等已有的研究内容,对600hPa低涡进行定义。为保证质量,我们在天气图上对1979年~2020年的600hPa低涡进行人工查找,共找到3341个,然后在四川省气象台指导下,开展600hPa低涡尺度、生成消亡、移动发展路径和对降雨的影响等研究。期间虽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都没有想过放弃,现在已完成初步课题研究并撰写了《夏半年川西高原600hPa低涡活动特征》,后期还将深入开展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武敬峰说。

从阿坝州气象局气象台辐射至整个阿坝州,气象观测从最初的手工观测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转变,气象监测站网进一步完善、气象预报精度进一步提升……如今,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画卷在阿坝徐徐展开。

武敬峰(右)指导预报员开展预报产品制作和服务。

赓续前行

在探索中展望新程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对于未来,武敬峰同样野心勃勃

在阿坝州,每年因暴雨(雪)和局地强降水引发的洪涝、泥石流、滑坡、塌方、水土流失等气象灾害,给农牧业、旅游业、水电业等产业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未来,该如何守正创新,继续前行?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提升科学防灾减灾救灾水平。交谈中,武敬峰说,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最核心也最迫切的一方面,比如说如何将最新的天气预报理论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提高极端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还要加强易灾区、脆弱区、无人区等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站网建设,持续推进全州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扩大气象科普的覆盖范围,结合多民族聚居特点,以更通俗易懂、更贴近民众生活的方式普及气象知识;进一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气象科技人才,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

想法有了,下一步就是如何落实。近年来,他也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各种平台和机会,一点一点努力地将之付诸实践。

和武敬峰在省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初次见面时,他就聊到了这些问题,参加这次大会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与各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深入交流,了解气象和气象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学习先进技术。也希望寻找到合作机会,与相关的科研机构、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天气预报研究和项目合作。他说,尤其是在持续开展研究型业务工作方面,打造科研业务闭环,希望找到一些思路和方法。

未来的路依旧任重道远!

期待在武敬峰和同事的努力下,阿坝州气象事业迅速蝶变新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助力。(黄梅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