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9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玉带乡:变“烦心路”为“暖心路”

本报讯 “这条路修好了,车子就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娃娃们下雨天上学不会再摔筋斗了,大人们上街赶场也不用再吃灰了。近日,在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工程施工现场,达州万源市玉带乡下启山村村民王守江看着正在修建的乡村道路,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据了解,为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玉带乡深入实施交通三年提级行动,积极向市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指标,全力打好交通道路建设末梢之战。其中开工建设的下启山村、茶园河村新(改)建道路便是全市3个以工代赈项目工程之一。

与以往以工代赈项目通过招投标实施不同,玉带乡以工代赈项目采用村民自建、自管、自监的方式进行,下设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财务管理等6个小组,严格落实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原则,确保当地村民参与务工,且劳有所值、劳有所获。

有了水泥路,再也不怕车子开不进来了,烟叶、药材也不愁运不出去了。看着正在修建的乡村道路,茶园河村村民宋兴龙开始畅想通路之后,产业发展就能驶上快车道,往后村民的日子就越过越有奔头。

除解决好群众出行难问题外,玉带乡还抢抓国家以工代赈政策机遇,通过修好致富新路带动群众鼓足钱袋。该项目共设班组长、普工、技工等大小工种20余个,新增务工岗位223个,最大限度吸纳脱贫户、易地搬迁户、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参与建设,群众一天至少能挣到150余元。

截至目前,玉带乡聚焦瞄准一路二水三产业,深入实施交通三年提级,坚持以补短板、保畅通、促发展为重点,向上争取道路建设项目6个,硬化农村道路25公里,整治路容路貌30公里,排除道路安全隐患15处,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基固本。(马发海 彭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