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0 期 / 第7版:理论研讨
论巴中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独特优势

 熊冬梅

巴中石窟造像在中国雕造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雕造艺术独特,既继承了我国雕造传统文化,又融入了外来雕造艺术,富有鲜明的南方特色和地域风格。巴中石窟现共存59600余龛8000余尊,石窟造像题材丰富、内容全面、生活气息浓郁,龛窟的艺术形式多样。巴中石窟无论是规模规格,还是艺术手法、文化内涵,均达到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条件。现就巴中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价值,进行以下几方面论述。

申遗的资源优势

开凿时代早。据悉,隋炀帝杨广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巴中西龛“佛爷湾”开始开凿造像。在唐代,巴中的石窟造像一直兴盛不衰。到宋代造像虽然极其稀少,但也还有开凿的龛窟存在,直到明、清都还在镌刻龛窟造像。

时代遗风独特。巴中西龛“佛爷湾”的21号龛虽主佛已毁,但几尊菩萨、天王、力士尚存,犹可观察其风格和神韵。这里的天王和壁上浮雕特别值得研究,天王的着装、肌肉的结构、细部的刻画,均表现出蓄威蕴怒、勇猛无比的性格,尤其是天王的造型着装,即使在兴盛的唐代也不多见。此外,巴中石窟在龛门的装饰上更加富丽堂皇,比如南龛的龛楣、楣柱。其中,龛楣大多饰有富丽的华账。龛柱装饰精美,有单层镂空、双层镂空甚至多达三层的镂空雕造,这在全国石窟艺术中都是极少见的。特别是北龛的造像龛楣上还雕造有佛、菩萨、伎乐等形象,这些伴随时代变化而兴起的雕像,更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

整体风貌新。巴中造像的匠师在造像图案的构思上、形象和技巧的处理上,都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大多刻画精美,品质高。如巴中水宁寺摩崖造像,工整丰厚,简洁俊秀,尊尊佛像神采动人,可算是当时造像艺术的精品。敦煌研究院原院长、石窟艺术专家段文杰来此考察时评价“水宁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再如西龛的35龛,镂空极为细致,其伎乐的造像和雕造手法可与河南龙门石窟中的万佛洞造像媲美,石窟专家李巳生在《中国美术全集:雕塑卷四川石窟》中指出:“其造像可能是四川石窟造像中最早的‘西方净土变’造像。”

地方风土人情味浓。土著匠师把造像民俗化、世俗化、本地化,使造像更具有观赏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如南龛116号龛的天王足蹬大巴山农民编制的登山草鞋,这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树一帜的,体现了浓郁的地方风土人情特色。

申遗的经济优势

一是可以争取更多的科研保护经费用于石窟保护和开发利用。巴中石窟是巴中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早在1983年国家就拨款20万元对南龛进行了保护,1997年至今,国家文物局先后拨款上千万元对巴中石窟的南龛、水宁寺、北龛、西龛进行维修保护。现水宁寺只进行了一期工程,二、三期工程500万元的追加款已发放到位。西龛的修护工程国家已正式通过立项,并拨款80万元对其危岩进行抢险加固。将巴中石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既在全国、世界的社会地位上占据重要比重,又在经济发展上起到财政金库的作用。

二是可以作为优秀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巴中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可提高巴中石窟的国际知名度,吸引世界各地企业家的投资触角。如成都“金沙遗址”发现之初就将开发项目推向世界,随着日本接受科研开发课题,并注入上亿美元的资金与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共同研究发掘,现“金沙遗址”已成规模对外开放,每年的收入达数千万元。

三是可以提升巴中文化旅游产业的环境建设。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完善巴中文化旅游产业软硬环境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又可推动当地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产品消费、旅游品牌创造,使就业人员、就业机构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相应攀升。

总之,巴中的石窟造像的独特优势,是巴中地方特色、地方文化的结晶体,它既有集中保护突出的普遍价值,又有现代科研潜在的学术价值。巴中石窟申遗旨在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价值,创建一个传统文化大区,进而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巴中市南龛石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