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2025年全省水产工作要点》正式印发,明确四川将以打造千亿级水产产业为目标,通过推进22个省星级园区提档升级、新改扩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9万亩、打造“天府鱼子酱”等产业集群、强化科技赋能等,加速构建现代化水产产业体系,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推进水产园区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四川将推动22个省星级园区提质增效,激发园区活力,力争省星级园区产值增速达到10%以上;同时,将加快园区培育力度,重点培育现有30个市县级园区,解决好园区融资、用电、用水、用地等要素保障问题,力争市级园区晋升省星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晋升市级园区10个、新培育县级园区20个。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是关键。在稻田资源丰富地区,四川将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新改扩建面积19万亩;实施水产产业集群项目,加快建设“天府鱼子酱”“川南早虾”、内资鲶鱼鮰鱼白乌鱼3个产业集群,新改扩建标准化基地3.3万亩,建设良繁基地11个;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成效显著的地区,择优确定16个县,示范推进全省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15万亩以上。此外,四川还将做实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建设设施渔业10万立方米以上。
在产业建圈强链方面,四川将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谋划包装好一批水产招商引资项目,力争全省落地投资超千万项目达到20个以上;招引培育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建立联系对接机制,发挥好2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地方链主企业带头作用;着力提升水产品加工能力,新培育水产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加快建设“天府鱼子酱”“川南早虾”2个区域公共品牌。
进一步加强科技推广服务。四川将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建设骨干基地85家以上;加大智能设施装备应用,建设智慧渔场;推进水产育种技术攻关,强化基层水生动物防疫能力,组建技术帮扶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上,四川将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区及栖息地管护;开展珍贵濒危物种保护技术研究,规范增殖放流,举办相关放流和科普活动,开展资源监测和禁捕效果评估。
同时,四川还将开展药物残留攻坚治理,确保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8%;抓好关键节点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加强船舶监管,强化船员培训,积极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服务。(本报记者 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