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3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刘兴明:尽我所能为老乡们做点事

6月28日,正在凉山州普格县瓦洛乡哄子村下村的刘兴明接到即将结束驻村的通知,握着电话的他静静地望着窗外,思绪一下子飞到三年前。

2018年6月,广元市旺苍县林业局干部刘兴明响应省委号召,受单位安排,奔赴普格县瓦洛乡哄子村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三年帮扶的场景还在眼前,这一晃就过去三年。

改变

脱贫从娃娃抓起

初到哄子村,刘兴明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哄子村在平均海拔2600米的一个山顶上,没有移动通讯基站。唯一与外界相连的,只是一条30多公里、建在崎岖陡峭山崖边的泥泞土路。“雨天很少有人敢开车上山,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万丈深渊。”上山时,开车师傅说的话令他记忆犹新。

到达村里,第一顿饭是一盆放有马勺的米饭,一盆坨坨肉,一盆酸菜汤。村委会一个狭小阴冷的房间,一个上下床,一张桌子,一个档案柜,就是他的办公环境。

夜晚,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脑海里不时闪现出白天的所见和千里来凉山的任务,刘兴明翻来覆去一夜没睡着。想到扶贫任务的艰巨和困难,刘兴明内心打起退堂鼓;但想到自己肩负着的使命,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又暗自下定决心: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都必须打赢,要尽自己最大所能为老乡们做点事情!

由于语言不通,刘兴民决定先从娃娃抓起,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2018年秋季,乡政府控辍办通知,村上乃古比尔和俄地莫小花两个孩子没有去读书。”为此,刘兴民和村“两委”开会研究,成立工作小组,立刻入户展开调查和劝导。

“你们这辈人因为条件限制没读书,现在吃了没文化的亏,难道你们想让孩子将来也过这样的生活吗?多学习文化,以后才能生活得更好……”刘兴民反复对家长说着。经过多次地耐心劝导,两个辍学孩子终于回到教室里继续读书学习。

发展

产业开创新生活

驻村后,刘兴民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走访。

针对哄子村“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实际情况,刘兴民与村“两委”研讨制定了“以养羊为主导,以花椒种植为辅助”的产业发展方案。通过充分利用村上的产业扶持基金,并申请纳入退耕还林项目,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还手把手教当地村民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保障了产业的稳步推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底,村上终于有了花椒种植大户、羊养殖大户,群众的收入渐渐有了起色。

物质生活日渐富裕,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也越来越好。如今的哄子村,已经有许多户修建起了小洋房,房前屋后也有了瓜果蔬菜、鲜花盆景,条条水泥路蜿蜒盘旋,牢固的道路防护栏挺立在危垭路边……

三年帮扶,刘兴民等踏遍了哄子村的家家户户,和群众拉家常,向每位老乡宣传健康体检、控辍保学、医疗养老保险、低保、森林防火、新冠疫情防控等政策。

三年里,刘兴民放弃了无数节假日,同群众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同村“两委”一起入户调查,一起研讨,一起迎接脱贫攻坚各级验收,一起分享脱贫攻坚战役胜利带来的喜悦,和当地老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难舍的情谊。

“刘书记,我们舍不得你们这些爬山涉水来的亲人,我相信我们的家乡会越来越好,到时候欢迎你来这里观光旅游。”一旁正在整理文件的村主任打断了刘兴民飞向远方的思绪。

“对,我很荣幸有这段经历,我也相信这里会在党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好。”刘兴民坚信着。(唐福升 周俊 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