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怕冷的人来说,又到了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
入冬后,气温渐低,同样的温度下,为什么人们对寒冷的感知不同?那些畏惧寒冷的人该如何改善怕冷体质?
身体有这几处“防寒要塞”
当寒气入侵时,可能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引起感冒、咳嗽、关节疼痛等症状。若要想将寒气“关”在体外,以下几个部位的保护至关重要。
1.脚底:温暖全身。“寒从脚下生”,脚底是人体最易受寒的部位之一。脚底经络丰富,尤其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具有温阳补肾的作用。寒冷会使脚部血管收缩,影响全身血液循环,从而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情况。
2.肚脐:温暖脾。肚脐是人体的关键穴位,称为“神阙穴”,与全身经络、脏腑密切相连。一旦寒气侵入肚脐后,极易对脾胃造成影响,使人感到脘腹冷痛、食欲下降等。
3.嘴巴:呵护肺脏。寒冷的空气从口腔进入身体,直接刺激气道和肺部,增加感冒、咳嗽的风险。肺主气、司呼吸,在寒冷的天气里护好呼吸道尤为重要。
4.脖子:护好屏风。脖子是人体非常敏感的部位之一,与头部多条重要经络相连,在这条循行线上,有风池、风府、风门等关键穴位,它们犹如为身体抵挡风邪侵入的一道“屏风”,一旦溃败,风寒之邪就会通过颈部侵入体内,导致血管收缩,诱发感冒、颈肩疼痛等问题。
如何将寒气关在体外?
对于以上需要“堵”住的防寒要塞,建议怕冷的人采取以下措施:
1.穿保暖鞋袜。冬季尽量选择保暖性好的鞋袜,如羊毛、羊绒等材质,能有效保暖。
2.睡前热水泡脚。泡脚时,可加入生姜、艾叶等具有温经散寒作用的中药材,效果更佳。
3.按摩涌泉穴。睡前或泡脚后,轻轻按摩涌泉穴,有助于温补肾阳,驱走体内寒气。
4.穿高腰裤或佩戴腹带。冬季在户外时,应穿着保暖的高腰裤或佩戴腹带,保护肚脐部位,避免腹部受寒。
5.艾灸神阙穴。体质虚寒者,可在冬季艾灸神阙穴,有助于增强体质、防病保健。
6.合理使用暖宝宝。在肚脐附近隔衣贴上暖宝宝,能缓解腹寒造成的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7.戴口罩。冷天出门时,最好佩戴口罩,能起到保暖效果,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直接刺激。
8.饮用温水。冬季外面冷,屋里暖气大开,寒热交替、双面夹击,易出现口干、咽喉不适等问题,建议多饮用温水润肺,有助于提高呼吸道的“御邪力”。
9.戴围巾保暖。冬季外出时,要注意佩戴围巾,尤其是风雪天。
10.常揉风池穴。每天坚持按揉风池穴,有助于疏散风寒、放松肌肉,缓解肩颈不适。
怕冷体质如何改善?
怕冷也分类型,以下几种体质的人会比其他人更怕冷。
1.阳虚体质
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新陈代谢减慢,阳气不足,出现虚寒。这类人群一般畏寒怕冷、平时穿得较厚、喜欢饮热水、食热食、常精神不振、活动易出汗、面色发白、消化不良、大便多溏稀不成形、易感冒。
这类人群应避风寒调饮食,寒凉食物损伤阳气,应多进食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羊肉、鸡肉、葱姜、韭菜等,劳逸结合,规律作息,适量增加运动。
2.阳郁体质
“阳气”郁积在体内,不能到达四肢,手足不温,称为“阳郁”。虽然手脚冰冷,但体内有内热,可能会出现便秘、口疮、身上起包等症状,还可能伴有腹痛、腹泻、胁肋胀闷等现象。这类人群情绪多抑郁焦虑、易急躁、常感觉疲劳。
这种体质与情志关系密切,需调理情志,让自己开心起来,饮食调理不宜温补。可多做运动,运动使人愉快,是改善阳郁体质的好方法。
3.阴虚体质
虽手脚冰冷,但舌象却表现为舌红少苔,常见咽喉干痛、口腔溃疡等情况,属于阴虚火旺。这类体质的人群既容易上火,同时手脚也比较凉。
日常可选用具有温经散寒作用的草药睡前泡脚。阴虚火旺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知柏地黄丸,待虚火消退,常服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据《生命时报》)